题常乐寺五云台

虚空本无云,一气谁所主。

云空两无碍,起灭自散聚。

吾闻心归源,空殒亦无所。

应知不空者,物感自如雨。

君看贤首师,自视木与土。

与云亦奚期,况问色有五。

云何坐说法,瑞应乃如许。

休疑诸天集,未必众龙吐。

云空法如是,我说无说故。

堂中嫡孙在,客至当问取。

形式: 古风

翻译

虚空本无云,一气谁所主。
云空两无碍,起灭自散聚。
吾闻心归源,空殒亦无所。
应知不空者,物感自如雨。
君看贤首师,自视木与土。
与云亦奚期,况问色有五。
云何坐说法,瑞应乃如许。
休疑诸天集,未必众龙吐。
云空法如是,我说无说故。
堂中嫡孙在,客至当问取。

注释

虚空:指没有实物的空间。
一气:指宇宙间统一的元气或生命气息。
谁所主:主宰者是谁。
云空两无碍:云和空都能自由自在地存在。
起灭自散聚:云的生成消散自然规律。
心归源:心灵回归源头。
空殒亦无所:即使为空而死,也没有遗憾。
不空者:不为空想束缚的人。
物感自如雨:对外界事物感受自如,如雨润物。
贤首师:贤明的导师。
木与土:比喻朴实无华。
与云亦奚期:又怎能期待云的出现。
色有五:颜色种类繁多。
坐说法:静坐讲经说法。
瑞应:吉祥的征兆。
诸天集:众神聚集。
众龙吐:龙吐出祥云。
我说无说:我虽言说,实则无言。
故:所以。
嫡孙:直系后代。
客至:客人来访。

鉴赏

这首诗名为《题常乐寺五云台》,作者为宋代诗人姚舜陟。诗中以云为空间的象征,探讨了虚无与变化的主题。诗人认为,虚空本无固定形态,云气的起落聚散皆由自然法则决定,人心若能回归其根源,即使身处变动之中也能保持宁静。他以贤首师为例,指出即使是高僧,也不执着于物质或色相,强调佛法的超越性。

诗中通过描绘云台上的景象,暗示佛法并非来自外在的神秘力量,而是内在智慧的显现。诗人质疑人们对于天象的过度解读,认为并非龙吐出云彩,而是自然现象。他进一步阐述,云空法的本质即在于此,无需过多言说,真理自在其中。

最后,诗人以家中后辈的存在和客人的到来,引出一个哲理:真正的智慧应当从日常生活中寻求,而非向外追寻。整首诗语言简洁,寓言深刻,体现了宋代理学对禅宗思想的融合。

收录诗词(2)

姚舜陟(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书驿壁(其二)

百越干戈未息肩,九原金鼓又轰天。

崆峒山叟笑不语,静听松风春昼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书驿壁(其一)

踏碎贺兰石,扫清西海尘。

布衣能效死,可惜作穷鳞。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畅岩怀古

寒谷长留□秋气,畅岩别是一壶天。

清风不断名犹在,还继宣尼出圣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题闽中驿舍

欲挂衣冠神武门,先寻水竹渭南村。

却将旧斩楼兰剑,买得黄牛教子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