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小敏消寒餐花室分得二律(其二)焦桐

本不耐凡响,甘心爨下过。

何期知己遇,奈此缺残何。

流水犹堪谱,无弦已觉多。

生春弹指下,解阜自能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以“焦桐”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遇的感慨与对艺术追求的执着。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焦桐”比作自己,虽身处平凡,却渴望着知音的理解与共鸣。

首联“本不耐凡响,甘心爨下过”,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并不喜欢世俗的喧嚣,甘愿在平凡中度过时光,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淡泊心境。

颔联“何期知己遇,奈此缺残何”,转折处表达了一种意外的惊喜与无奈交织的情感。诗人未曾料到会有知音相遇,但又感叹于自身缺陷,似乎预示着即便遇到了理解自己的人,也难以完美展现自我。

颈联“流水犹堪谱,无弦已觉多”,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流水”比喻艺术创作的灵感,即使没有实际的乐器(“无弦”),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与深意。这既是对艺术创作自由精神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丰富性的肯定。

尾联“生春弹指下,解阜自能歌”,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艺术创作瞬间的美妙。通过“生春”这一形象,展现了艺术创作如同春天般充满生机与活力。而“解阜自能歌”则暗示了艺术作品能够自然而然地表达情感,无需刻意雕琢,展现出艺术的自然与纯粹。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焦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追求的热爱与对于知音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自我价值的深刻反思和对艺术真谛的探索。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将返杭州次小敏赠行诗韵即题其读月楼稿

偶然来海上,相聚话飘蓬。

莫漫愁知己,吾怀陆放翁。

明朝须别去,此际怅离衷。

珍重一诗卷,天寒伴雪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十二月奉母上衢州

海上游子归,江上片帆挂。

此行异寻常,侍母得情话。

骨肉五六人,贫困不知惫。

浙水三折波,溯洄波明快。

风雨万山号,芦荻两岸拜。

舟无离别人,目之皆图画。

形式: 古风 押[卦]韵

七里泷看云

桐庐江之上,山势诡莫状。

万笏列朝班,千鬟俟远望。

我舟发侵晨,白云压青嶂。

活泼走蛟龙,喷薄助波涨。

想见空洞天,才撤云母帐。

一座玉屏风,历乱总无恙。

绝顶形变更,当头或排宕。

忽忽过山头,前山又相向。

络绎不断云,心神为之王。

衣袖如铁寒,久伫讶健忘。

风劲鸟不鸣,峭壁高无傍。

有此山水奇,看云奇穷相。

深恐入富阳,胜景更莫让。

急为笔诸书,好见云山样。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过严濑大雪

二十九年前,老母到严濑。

此日重来游,随行皆儿辈。

儿长苕霅间,未审江流派。

自入富春江,风景先睹快。

昨宵息狂飙,吹雪如掌大。

倏忽遍山头,重重压篷背。

上天散飞琼,大河明玉带。

某水某山林,母为道梗概。

一角隐城楼,洼然处险隘。

想见当日情,长与冰霜耐。

欸乃舟橹遥,回首万山内。

惟有南北峰,高插云之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