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谭母徐氏守节暨儿媳段氏节烈诗

我读罗集书谭事,血碣犹为赵氏识。

今见名标贞寿门,有徐媛者其苗裔。

前为慷慨能殉身,继乃从容克就义。

迩闻复有段节妇,后死虽殊道无二。

毋乃日侍五世堂,家教相传来有旨。

初时暂作未亡人,犹冀遗腹为夫嗣。

谁料昙花一现空,风叶霜根同委地。

衣带犹存绝命词,泉壤才遂从夫志。

例以慷慨激一时,妇之忍死岂为易。

若待从容更后图,一决何知为再计。

古来节义出天性,理之所宜事不异。

纲常名教垂百世,我为永新谭氏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刘绎所作的《永新谭母徐氏守节暨儿媳段氏节烈诗》,通过叙述谭母徐氏和儿媳段氏的守节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女性在面对家庭不幸和道德考验时的坚韧与勇气。

诗中首先提到谭母徐氏的故事,她曾被罗集书中的谭事所触动,血碣上还留有赵氏的识记。后来,她的名字被标在贞寿门,表明她是守节的典范。接着,诗中赞扬了徐氏的慷慨和牺牲精神,以及她对家族的忠诚。随后,诗中提到了段节妇,她在谭母之后,同样表现出从容不迫的就义精神,坚守节操。

诗中还提到,这些女性在家中可能曾暂时作为未亡人,希望留下后代继承丈夫的事业,但最终未能如愿。尽管如此,她们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诗中特别强调了女性在面对生死抉择时的勇气,以及她们对家庭和道德的坚持。

最后,诗人为永新谭氏家族的节义精神留下了记录,赞美了这些女性在纲常名教下的坚守,并认为这种精神将流传百世。整首诗通过对谭母徐氏和段节妇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女性在道德和家庭责任面前的高尚品质和牺牲精神。

收录诗词(1135)

刘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萧友松自京回,以近作散体文相质,喜其得事友之益,因以题赠

才经泰岱涉黄河,眼界空宽感慨多。

博览古人期自得,盱衡世事欲如何。

还从阅历收心性,细验功夫赖切磋。

实地终须由近取,尘氛且息漫蹉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冯子良太守重客吉州,喜得晤叙,别后题李明斋画《古梅双栖白头翁图》寄意,次韵答之,并致明斋(其一)

三生翰墨有缘不,寂寞幽栖谢蹇修。

何幸画师与诗伯,传神淡远到山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冯子良太守重客吉州,喜得晤叙,别后题李明斋画《古梅双栖白头翁图》寄意,次韵答之,并致明斋(其二)

雪泥鸿爪两忘不,天末怀人道阻修。

犹喜相逢吟二鸟,一时春意上枝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冯子良太守重客吉州,喜得晤叙,别后题李明斋画《古梅双栖白头翁图》寄意,次韵答之,并致明斋(其三)

妙手能移造化不,多惭清福问前修。

两翁恰有无言契,鸟语花香在笔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