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瑄上人(其三)

白发潜庵老,近者焚翰墨。

长身书台子,江湖断信息。

肥宗与短演,见面应不识。

桑门减诗侣,熟念气填臆。

惟师两无择,同我滞乡国。

努力事唱酬,异时亦南北。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翻译

一位隐居的老者满头白发,最近焚烧了他的笔墨。
他那高大的身影坐在书桌前,与外界的联系仿佛被江湖阻隔。
那些肥胖和瘦小的朋友,如果再见,可能已经认不出彼此。
僧侣们失去了诗友,心中对旧日友情的记忆充满思念。
只有师徒两人,共同困守在这片乡土。
我们努力互相唱和,将来或许能跨越南北的距离。

注释

白发:形容人的头发已白,表示年老。
潜庵:隐居的庵堂,指老者的居所。
翰墨:书法和诗文,代指文化活动。
长身:身材高大。
书台子:书桌。
桑门:出家僧人。
诗侣:诗歌的朋友,指有共同爱好的人。
滞乡国:困守在家乡,无法远行。
唱酬:互相作诗酬答,文学交流。
异时:将来,以后。
南北:这里泛指地域,可能暗示离开家乡到远方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灼的作品,名为《赠瑄上人(其三)》。诗中通过对旧时友人的回忆和书信往来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失去的时代和个人境遇的感慨。

首句“白发潜庵老”直接点出诗人年迈,隐居生活的景象。“近者焚翰墨”则透露出诗人对文字和书信的依恋与珍视。翰墨在古代通常指代文人的笔墨、纸张等物品,这里强调了诗人对于文字记录的重视。

“长身书台子,江湖断信息”两句,则描绘出诗人在高大的书桌前,对着已被切断的外部消息而感慨。长身可能暗示诗人的孤独与沉思,而江湖断信息则是对外界联系中断的一种无奈表达。

“肥宗与短演,见面应不识”这两句,从字面上看,是说肥宗和短演两人若相见也难以相认,但在诗的语境中,这里更可能是在描绘诗人对于旧友的怀念,即便是重逢,也已无法恢复往日的情谊。

“桑门减诗侣,熟念气填臆”则表达了诗人在思念旧友时的心情。桑门通常指代隐居之所,而诗侣则是文人之间的交往。这两句通过对往昔交游的回忆,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怀旧之情。

“惟师两无择,同我滞乡国”这两句中,“惟师”应指代某位尊敬的人物,而“两无择”则表明在选择上并无偏向。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与这位长者(或老师)共同处于乡土之中的情感联系。

末尾两句“努力事唱酬,异时亦南北”,则是在表达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坚持和对友人的思念,即便是身在异地,也会通过文字交流心声。这也暗示了即使时空相隔,文人的情感联结依旧存在。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境遇与时代变迁的反思,展现了一位宋代文学家对于友情、文学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18)

王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监乐堂

隆然新堂,治所中间。江岭环匝,州瘠以寒。

吾氓蚩蚩,吏有夺欺。侯登新堂,来辑来绥。

新堂隆然,侯远近望。力纾吾氓,俾获其仰。

瘠吾与食,寒吾与纩。导尔嬉娱,废尔悽怅。

堂富众产,左右后前。沼鲂屿鸟,春棠夏莲。

莫莫者葛,荫五亩馀。尔动尔植,其宁尔居。

侯宴新堂,宾僚接席。观者墙立,垂髫戴白。

歌钟既合,手之舞之。祝侯寿考,与江岭期。

形式: 四言诗

一落索

昨夜封枝寒雪。暗堆残叶。

佳人醉里插钗梁,更不问、眠时节。绣被重重夜彻。

烛光明灭。枕旁争听落檐声,更不问、醒时节。

形式: 词牌: 一落索

七娘子

花明雾暗非花雾。似春屏、短梦无凭据。

夜月将来,晓灯催去。半衾馀暖空留住。

情柔意密愁千缕。想一声、鸡唱东城路。

暂作行云,暂为行雨。阳台望极人何处。

形式: 词牌: 七娘子

丑奴儿/采桑子

东风已有归来信,先返梅魂。雪斗纷纷。

更引蟾光过璧门。绿衣小凤枝头语,我有嘉宾。

急泛清尊。莫待江南烂漫春。

形式: 词牌: 采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