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芜城》是明代诗人吴实所作,通过对芜城历史变迁的描绘,展现了繁华与衰败的对比,以及时间对事物的无情摧残。
首句“芜城自古盛繁华”,开篇即点出芜城自古以来的繁荣景象,为下文的转折埋下伏笔。接着“玉辇巡游炀帝家”一句,暗指历史上的荒淫无度,以隋炀帝为例,暗示了繁华背后的虚妄和短暂。
“旧业消沈馀郡郭,青山迢递长桑麻。”这两句描绘了芜城繁华不再,只剩下荒凉的郡郭和远处绵延的青山,以及在青山间生长的桑麻,象征着往日的辉煌已成过往云烟,唯有自然之物依旧生机勃勃。
“古堤尚有亡隋柳,后苑终无废汴花。”这里通过“亡隋柳”和“废汴花”的形象,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无情。即使是在废弃的古堤上,仍有隋朝的柳树存在,而在废弃的后苑中,却再也找不到昔日的汴花,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
最后,“行客登临多纵醉,百年兴废谩空嗟。”这两句写出了人们面对芜城兴衰的历史,往往只能借酒浇愁,感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行走在芜城的旅人,或许会因历史的沧桑而沉醉,但最终只能徒增感慨,无法改变历史的轨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