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春月》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描绘了春夜月光下的静谧与情感的细腻交织。
首句“三五清晖满”以“三五”点出农历十五的满月,月光洒满大地,营造出一片明亮而清冷的氛围。“楼台皓魄妍”进一步渲染月色之美,楼台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而优雅,展现出月光下的景致之美。
“隔花偏隐约,照舞更婵娟”两句,通过“隔花”和“照舞”两个场景,展现了月光透过花丛的朦胧美以及月光下舞动的女子更加柔美的身姿,将自然与人的活动巧妙融合,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情感的丰富性。
“少妇空凝望,离人更不眠”则转向情感层面,描绘了一位少妇在月下凝视,思念远方的爱人,而这位离人却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情景。这种对爱情的深切思念,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为饱满,触动人心。
最后,“惟应夜游客,灭烛绮罗前”一句,以夜游者为视角,表达了即使在如此美好的夜晚,也有人选择独自欣赏月色,或许是在寻找心灵的慰藉或是逃避现实的烦恼。这一句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也深化了主题,让读者感受到月光下不同人物的不同心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春月之夜的美丽与哀愁,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性情感的深刻探讨,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