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孙仪所作,名为《恨老思家》。诗中描绘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情感。
首句“壮游济胜畅平生”,开篇即展现诗人年轻时的豪迈与游历四方的壮志,畅享人生的乐趣。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步入老年,诗人的形象变得更为生动立体。接下来的“羸老何论侪辈轻”一句,以“羸老”自喻,表达了年老体衰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同龄人轻视的不满。
“鼠伺卧坚公斗啮,虱欺眼暗肆纵横”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老鼠和虱子的行为赋予了恶意与挑衅,形象地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孤独与被忽视的感受。老鼠在坚硬的床铺上跳跃,虱子利用诗人视力模糊的机会肆意横行,这些细节生动地刻画出诗人在晚年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冬青变白方初授,腊酒回和酿且倾”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冬青树从绿变白,象征着季节更替与生命的轮回;腊酒的醇厚与回味,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当前生活状态的一种接纳与品味。
最后,“得返竹楼仍稳卧,百年养拙縳柴荆”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回归宁静生活的渴望与满足。竹楼作为避世之所,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简单、宁静与自我修养的生活态度。在这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里,诗人得以安享晚年,以“养拙”(即保持内心的淡泊与智慧)为乐,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老年生活的深刻体验与独特感悟,既有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也有对当下处境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