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箕子操

炎方之将,大地之洋。

波汤汤,翠华重省方,独立回天天无光。

此志未就,死矣死南荒。不作田横,横来者王。

不学幼安,归死其乡。欲作孔明,无地空翱翔。

惟馀箕子,仁贤之意留苍茫,穹壤无穷此恨长。

千世万世,闻者徒悲伤。

形式: 琴操 押[阳]韵

翻译

南方的将领,大海的主宰。
波涛汹涌,翡翠的旌旗再次审视方向,独自站立天空却失去了光芒。
壮志未酬,我将在南荒之地死去。不愿做田横,等待王者的到来。
不学辛弃疾般流浪,只想回归故乡。想做诸葛亮,却无处施展才华。
只剩下箕子般的贤德,仁义之心在苍茫大地留下痕迹,天地无垠,遗憾绵长。
千秋万代,听到这些只会让人悲凉。

注释

炎方:南方。
将:将领。
大地:大海。
波汤汤:波涛汹涌。
翠华:翡翠的旌旗。
重省方:再次审视方向。
独立:独自站立。
回天:改变天空。
无光:失去光芒。
此志:壮志。
南荒:南荒之地。
田横:战国时的田横。
幼安:辛弃疾的字。
归死:回归并死去。
孔明:诸葛亮。
箕子:殷商时期贤臣。
仁贤:仁义贤德。
穹壤:天地。
无穷:无尽。
恨长:遗憾长久。
闻者:听到的人。
徒悲伤:只能感到悲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金履祥所作的《广箕子操》,以历史人物箕子和诸葛亮为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与悲壮之情。诗人以“炎方之将”自比,身处偏远之地,面对广阔的大海,象征着自己的困境和志向的宏大。"翠华重省方"暗示了对朝廷的怀念和对自己地位的反思,"独立回天天无光"则表达了孤独与迷茫。

诗人表达出即使面临死亡,也不愿像田横那样臣服于他人,宁愿坚守节操,"不作田横,横来者王"。他也不愿如辛弃疾那样流落他乡,"不学幼安,归死其乡",体现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然而,现实是理想的天地无处施展,"欲作孔明,无地空翱翔",只能像箕子一样,怀抱仁贤之心,却在现实中无所作为。

最后,诗人感叹"穹壤无穷此恨长",表达出深深的遗憾和无尽的哀愁,"千世万世,闻者徒悲伤",这种情感即使历经千年,仍能触动后人的心弦,引发共鸣。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86)

金履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东津招二族兄同游高峰

客中连日雨和风,晴色今朝杳霭中。

遥想雁行公事毕,肯来同上北高峰。

形式: 七言绝句

代张起岩和清塘诗

清塘佳哉,上有横霄映汉之卿云,下有通川入海之流泉。

不舍昼夜扬清清,清流回环山奔迎。

暮雨层波绿,朝晖山气新。

呼吸溪光饮山渌,人人冰玉若为贫。

我欲买山居其间,囊中不靳金满籯。

明月清风对高士,丝桐一张酒五经。

俯看尘世几蚊蚋,须臾起灭败与成。

炎凉仅昕夕,晦朔分枯荣。

眼前突兀徒骇俗,死后灭没杳无闻。

孰若此地多君子,纯孝千古留风声。

天光浮动映松柏,地望流传光丘林。

太钧播群品,生灵本一心。

何况古人杰,由来毓地灵。

欲为混沌凿七窍,须凭天工挥五丁。

穷为乐善之君子,达为庙社之元勋。

于此地灵有愧无,鄙人敢此问诸君。

形式: 古风

龙井

高峰馀洞气,石窦通灵液。

发源已太孤,临崖千万尺。

井甃回飞湍,修绠收澄碧。

一饮清风生,肤寸寒云出。

山僧语似奇,老龙事无迹。

我来翠微巅,得此寒泉食。东望子陵台,连峰对?嵂。

下有十九泉,趾此相仲伯。

因哦招隐诗,凭高三叹息。

形式: 古风

作深衣小传王希夷有绝句索和语

深衣大带非今士,考礼谭经尽古书。

莫把律诗较声病,圣贤工夫不此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