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德操营中客世与渊才友善有诗送之予偶读想见其为人时闻已薙发出家矣因次其韵

吾闻彼上人,不惰不精进。

观其吐词气,人品极爽俊。

迩来效丹霞,裂冠铲须鬓。

高才固难容,世议久迫窘。

想于龙象群,眉宇发奇韵。

渊才干国器,美若兵厨酝。

平生至孝节,初不愧虞舜。

相逢大梁城,连榻尽底蕴。

如开衡岳云,仰此摩天峻。

此诗为渠作,崖略见笔阵。

把玩立东风,料峭应花信。

明窗小字临,握管腕不运。

爱君透真境,迈往无顾徇。

脱身索寞滨,洗我岑寂愤。

掉头一长哦,语卒意未尽。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名为《饶德操营中客世与渊才友善有诗送之予偶读想见其为人时闻已薙发出家矣因次其韵》。诗中描绘了一位名叫“上人”的僧侣形象,他不懒惰,不懈怠,精神饱满,气度爽朗俊逸。近来,他模仿了丹霞的风格,剃去了冠发,剪短了胡须和鬓角。

诗人通过对比,指出高才之人往往难以被世俗所容,但这位僧侣在龙象群中,眉宇间透露出非凡的气质。他具备治理国家的才能,如同兵厨中的佳酿一般醇厚。他一生至孝,不愧为古代圣贤虞舜的典范。诗人与他在大梁城相遇,交谈中深深理解了他的内心世界,如同欣赏衡岳的云雾,仰望摩天的峻岭。

诗人以自己的视角,表达了对这位僧侣的敬仰之情,认为他的行为超脱世俗,不拘泥于常规。他从沉闷中解脱出来,洗净了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诗人最后以一首诗回应,言辞虽尽,但情感并未完全表达完。

整首诗通过对僧侣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个性魅力和高尚的人格品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其深厚的情感和敬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情感表达更为深刻。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次韵平无等岁暮有怀

文章有神惊颖脱,风雷先听毫端落。

穷年秀气不知休,此盖道馀德之粕。

大人见世当有驭,一枝区区何足托。

此语令君意自消,双眸新退重重膜。

鼻端馀地大于天,挥斤请看无沾垩。

吟诗写字到骨清,寓意乃佳工折莫。

我年十五恃豪伟,废食忘眠专制作。

人令瑕玷混吞声,将使骇世驱时恶。

那知任已返吾病,迩来猛省能自薄。

默唇僻处兀聋痴,十问烦人慵一答。

聚呵随骂嗟愚狂,不详乃背初心约。

我不怪君亦不嗔,君独何心惟喜跃。

人生异趣各有谋,分定那可相更博。

君不见谪仙历落解全真,月下一尊堂独酌。

又不见渊明坦率从所好,闷遭五斗相缠缚。

矧予于世百无求,纷纷固可俱抛却。

岁月更如秋晚池,草木向枯泉欲涸。

行看东风颠沛来,又丽繁红入斜萼。

形式: 古风

送济上人归漳南

密林影群阴,露叶光翻夕。

幽人独经行,满院许秋色。

几年涉岭海,颇亦历佳席。

迩来寄江寺,痴坐室生白。

吾家在漳南,万顷苍玉璧。

何当附舶归,重拂林下石。

此生一梦耳,梦觉试寻绎。

倚筇作长啸,万事付鸟迹。

若有閒中吟,无惜寄飞翼。

形式: 古风

送能上人参源禅师

我昔游东吴,曾过南山寺。

一识山中人,知是黄龙子。

超然精悍姿,晓日出尘滓。

坐令平生怀,未吐心已死。

别来今十载,岁月乃如此。

近闻归南都,老色更丰美。

遥知君见时,机妙乳生水。

道眼真鹅王,拣辨不容拟。

应怪纳饭师,赶逐倒脱履。

万象争惊吁,虚空笑启齿。

却归下板头,破衲蒙冻耳。

他日重相逢,烦君再指似。

形式: 古风

夏日雨晴过宗上人房

仲夏林木深,古寺雨初足。

殿阁风瓯鸣,閒庭草空绿。

小轩试凭几,解箨爱新竹。

点笔记题诗,粉色不受触。

道人有佳处,面数良以熟。

翛然亦无营,来往相追逐。

此时偶相值,一笑天宇局。

何当烹壑源,看此粟米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