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书房》,作者是元代诗人陈樵。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知识追求和人生感慨的深度思考。首句“休名不立死如麻”揭示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态度,即使没有显赫的名声,也愿意像麻一样默默付出。次句“挟册空山望碧霞”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山中研读,仰望天空,寄托对知识与真理的向往。
“书在终难招李杜”暗含对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自己难以达到那样的文学高度。接下来,“灰寒无处觅阴何”借灰烬和寒冷的环境,表达了对已故好友阴何(可能指某位已故的学者或知己)的怀念,以及学术传承的不易。
“春归一尺人间泪”将春天的到来与人间的哀伤联系起来,暗示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最后一句“风景尚堪留研席,浮生忧乐向来多”则点明尽管人生充满起伏,但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依然使书房成为心灵的避风港,体现了诗人坚韧的人生态度和对学问的坚守。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书房为背景,寓言式地展现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有对知识的追求,也有对人世沧桑的感慨,语言凝练,情感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