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东华咏蝉

蝉若与山深,深山不可寻。

鸣虽应以候,听亦岂无心?

日暮林中送,人间枕上吟。

岂惟处暑至,对此自沉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明代伍堣所作的《上东华咏蝉》诗,通过蝉的鸣叫与深山的隐秘,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诗人借蝉的鸣声,不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寄托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联“蝉若与山深,深山不可寻”,开篇即以蝉与深山的关系起笔,蝉在深山中鸣叫,却难以寻觅其踪迹,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幽远的氛围。蝉的鸣叫仿佛是大自然的秘密语言,隐藏在深邃的山林之中。

颔联“鸣虽应以候,听亦岂无心”,进一步揭示了蝉鸣的意义。蝉的鸣叫似乎与季节变换相呼应,但其背后是否蕴含着某种深意,值得人们用心去聆听和思考。这里不仅赞美了蝉的自然属性,也暗示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微妙联系。

颈联“日暮林中送,人间枕上吟”,将时间与空间的转换巧妙地融入诗句中。日落时分,蝉在林间最后一次鸣叫,仿佛是对一天结束的告别;而在人间,人们在枕上低吟,思绪随着蝉鸣飘向远方。这一联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触及了人的情感世界,展现了时间流转中的宁静与思考。

尾联“岂惟处暑至,对此自沉沉”,收束全诗,点明了时节的变化——处暑已至,秋天的气息渐浓。然而,面对这样的自然更迭,诗人的心境却显得格外深沉。这不仅是对季节变换的感慨,更是对生命、时间以及存在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蝉鸣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通过蝉与深山、日暮、人间的关联,传达出一种超越表面现象的深层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自然与人文交融之美。

收录诗词(4)

伍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宿南极山

老兴少年同,寻芳二月中。

桃花红落雨,杨柳绿摇风。

泉连琴书润,云深榻几笼。

论心贪夜话,不觉晓鸣钟。

形式: 五言律诗

忆磊园山居明

岸回千路合,枫夹大江寒。

梳土通云气,删苗入药栏。

蕉衣长受墨,笋箨落为冠。

静了花间事,看舟渡石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咏读书庄

清流城北读书庄,旧隐诗书岁月长。

玉署归来春昼永,松门流水落花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渔沧亭诗

我来患暌隔,唯子为好仇。

禊事期云愆,于兹亦可修。

危亭俯溪上,溪水傍城流。

白沙映如玉,绿草披若油。

濯绥垢既逝,行觞数亦周。

渔父不可见,垂钓空沧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