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宫

吴王爱歌舞,夜夜醉婵娟。

见日吹红烛,和尘扫翠钿。

徒令句践霸,不信子胥贤。

莫问长洲草,荒凉无限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吴王沉迷于歌舞,每晚沉醉在美人的怀抱中。
他白天见到太阳就点燃红烛,晚上清扫着沾满灰尘的首饰。
他的行为只让勾践成为霸主,却不相信伍子胥的贤能。
不要去询问长洲的草木,那里已经荒芜多年,一片凄凉。

注释

婵娟:美女,这里指代吴王的妃嫔。
红烛:红色的蜡烛,古代用于照明。
翠钿:绿色的玉饰,古代妇女的装饰品。
句践:越国君主,曾被吴王打败后卧薪尝胆,最终复仇成功。
子胥:伍子胥,春秋时期楚国人,因劝谏吴王不听而遭杀害,被誉为贤臣。
长洲草:长洲,地名,此处代指吴国的领土,暗示荒废。
荒凉无限年:形容长久的荒芜和衰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宴乐无度的生活场景,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繁华与现实荒凉之间强烈的情感反差。

"吴王爱歌舞,夜夜醉婵娟" 展示了古代吴国统治者的奢侈生活,他们沉迷于歌舞之中,每个夜晚都沉浸在酒色欢乐之中,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当时上层社会的豪华与逸乐。

而接下来的 "见日吹红烛,和尘扫翠钿" 则通过对照,将昼夜交替的景物与室内生活相结合,烛光与尘土并存,既映射出室内外的繁华与颓废,也暗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

紧接着的 "徒令句践霸,不信子胥贤" 则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隐喻,表达了一种对于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和不信任感。诗人通过这种方式,传递出一种对过往功业无法复返的无奈情绪。

最后,"莫问长洲草,荒凉无限年" 则直接点明了主题,即面对历史遗留下来的荒凉景象,不必追问其原因,因为时光流逝,一切都归于尘土。这里的 "长洲草" 令人联想起往日繁华如今已成废墟,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面对历史沧桑所产生的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古代宫廷生活的奢侈与荒凉,以及诗人对于过往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感慨。

收录诗词(54)

殷尧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唐元和九年(814)进士,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绩。他和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是诗友,跟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也有往来。曾拜访韦应物,两人投契莫逆。他足迹很广,遍历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籍贯:浙江嘉兴
  • 生卒年:780—855

相关古诗词

李节度平虏诗

百万王师下日边,将军雄略可图全。

元勋未论封茅异,捷势应知破竹然。

燕警无烽清朔漠,秦文有宝进蓝田。

太平从此销兵甲,记取红羊换劫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自集庆路入正大统途中偶吟

穿了氁衫便著鞭,一钩残月柳梢边。

二三点露滴如雨,六七个星犹在天。

犬吠竹篱人过语,鸡鸣茅店客惊眠。

须臾捧出扶桑日,七十二峰都在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闲居

茂苑闲居木石同,旋开小径剪蒿蓬。

虚游心在鸿蒙外,穴处身疑培塿中。

花影一阑吟夜月,松声半榻卧秋风。

百年寄傲聊容膝,何必高车驷马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赵相公登鹳雀楼

危楼高架泬寥天,上相闲登立綵旃。

树色到京三百里,河流归汉几千年。

晴峰耸日当周道,秋谷垂花满舜田。

云路何人见高志,最看西面赤阑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