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七年未至的天竺山之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幽静。首句“七年不向此山行”,透露出诗人对山的怀念之情,同时也为下文的景色描写埋下了情感的伏笔。
“衰草连天去路生”一句,通过“衰草”和“连天”的景象,渲染了一种荒凉而深远的氛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接着,“绝壁惟馀危塔影,怪松时作怒涛声”两句,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绝壁上的孤塔与怪松的怒涛声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山的险峻,又赋予了自然景观以动态感,使画面更加生动。
“溪深虎渡风初急,洞黑龙归雨未晴”描绘了山间溪流的深邃与老虎的活动,以及洞穴中黑龙归来的景象,通过“风初急”和“雨未晴”这样的细节,进一步强调了山林的原始与神秘。最后,“犹有当时遗衲在,白云楼下话茶铛”两句,以“遗衲”和“茶铛”这样的生活细节,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山中生活的向往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天竺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山的壮美与神秘,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对时间、对过往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