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纬吟

梧桐叶黄风露清,槿花篱落莎鸡鸣。

花间叶底振双羽,夜凉何处无秋声。

秋声嘈嘈断还续,非丝桐兮复非竹。

冰茧春缲槛外车,寒机晓转窗前轴。

贫家少妇魂梦惊,起来搔头向月明。

南邻北舍悄无语,听此凄凉泪暗倾。

去年养蚕抵作赋,一丝不得添襦裤。

破衣无絮过残冬,儿女啼寒双肘露。

今年二月卖新丝,卖丝得米充腹饥。

荒居萧条生理薄,冬来依旧寒无衣。

红楼女儿好颜色,银甲弹筝按商拍。

满身罗绮倩人扶,十指何曾亲纺绩。

秋宵沈沈更漏迟,牙床醉枕珊瑚欹。

芙蓉花娇殢春梦,耳边那暇听莎鸡。

莎鸡年年报秋节,岂识人间欢怨别。

人间欢怨可奈何,一笑长歌醉明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络纬吟》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凄凉景象与贫苦人家的生活境遇,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秋声与人间的悲欢离合。

首句“梧桐叶黄风露清,槿花篱落莎鸡鸣”,以梧桐落叶、风露清冷、槿花凋零、莎鸡哀鸣的景象,渲染出秋天的肃杀与凄凉。接着“花间叶底振双羽,夜凉何处无秋声”进一步强调了秋声的普遍与不可逃避,无论是花间还是叶下,都充满了秋的哀愁。

“秋声嘈嘈断还续,非丝桐兮复非竹”将秋声比作非丝非竹的声音,既形象又抽象,暗示了秋声的复杂与难以言喻。接下来的“冰茧春缲槛外车,寒机晓转窗前轴”描绘了农事的艰辛与生活的困苦,车轮转动、机轴转动,都是为了生存而努力。

“贫家少妇魂梦惊,起来搔头向月明”写出了贫家少妇在秋声中惊醒,面对月光的无奈与无助。接下来的“南邻北舍悄无语,听此凄凉泪暗倾”则表现了邻里间的共鸣与共情,共同面对生活的艰难。

“去年养蚕抵作赋,一丝不得添襦裤”、“今年二月卖新丝,卖丝得米充腹饥”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的境遇,展现了生活的不易与变化。而“破衣无絮过残冬,儿女啼寒双肘露”更是直接描绘了贫苦家庭的困境,孩子们在寒冷中啼哭,母亲却无衣可保暖。

最后,“红楼女儿好颜色,银甲弹筝按商拍”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描绘了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与贫苦人家形成强烈反差。“满身罗绮倩人扶,十指何曾亲纺绩”讽刺了富贵人家的奢侈与不劳而获。“秋宵沈沈更漏迟,牙床醉枕珊瑚欹”、“芙蓉花娇殢春梦,耳边那暇听莎鸡”则表达了对富贵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莎鸡年年报秋节,岂识人间欢怨别”强调了莎鸡作为报秋的象征,却无法理解人间的悲欢离合。“人间欢怨可奈何,一笑长歌醉明月”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歌唱与饮酒寻求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深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复杂,展现了诗人对底层人民命运的关注与同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收录诗词(97)

陈颢(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商山四皓

嬴秦虐燄不可触,衣冠往往逃空谷。

皤然须发四老翁,高卧商颜谢尘俗。

炎精奋起天地宽,蒲轮就聘来长安。

虽云误落子房计,终为高鸿成羽翰。

羽翰既成大事毕,还踏山中旧行迹。

松阴满地生微凉,一局枯棋消永日。

局终人去今昔非,云山寂寂空猿啼。

临风展画三叹息,一曲共谁歌紫芝。

形式: 古风

竹邻子歌

竹邻子,何许人,云是落托穷乡民。

柴门半掩堪罗雀,布衣百结如悬鹑。

囊间有钱即沽酒,甑中无米从生尘。

读书不多虑事浅,发言往往遭众嗔。

独行独止无与友,拂石醉卧苍厓垠。

忽梦数君子,玉立而长身。

口云出自渭川族,托迹今居汉水滨。

冰霜风雨不改色,梅仙髯史吾同伦。

闻君失意众所弃,吾独爱之求与邻。

但多酿酒对君饮,日日清风扫户新。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题竹(其一)

湘江玉一枝,风节清如许。

扫榻致秋阴,鹧鸪啼莫雨。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语]韵

题扇送友人

美人久不见,此地偶相过。

复送扁舟去,其如别思何。

草香汀雨湿,花暝树烟多。

后夜苏台上,谁同一醉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