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京不谒刘瑾又无私觌之礼调补温州有感

青天白日此行藏,屈已安能媚左珰。

十载登朝无寸补,一麾出守有馀光。

思亲顿觉愁成缕,报国悬知鬓未霜。

公道式微私贿盛,何时重复旧彝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旦所作,名为《入京不谒刘瑾又无私觌之礼调补温州有感》。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官场腐败、公道式微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首联“青天白日此行藏,屈已安能媚左珰”,诗人以“青天白日”象征光明正大,表达自己在光明磊落的行事准则下,不愿屈身讨好权贵的态度。“屈已安能媚左珰”一句,直抒胸臆,表明了诗人不愿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原则,拒绝谄媚权势者的坚决立场。

颔联“十载登朝无寸补,一麾出守有馀光”,诗人回顾过去十年在朝廷为官的经历,虽然没有为国家做出任何实质性的贡献(“无寸补”),但在被调任地方官(“一麾出守”)后,却仿佛看到了一线希望(“有馀光”)。这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现实的无奈与对地方治理抱有的期待。

颈联“思亲顿觉愁成缕,报国悬知鬓未霜”,诗人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同时暗含了对自己年华易逝、未能为国效力的忧虑。这一联通过个人情感的流露,进一步深化了对官场不公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尾联“公道式微私贿盛,何时重复旧彝章”,诗人指出当前社会公道衰微,私人贿赂盛行的现象,表达了对恢复传统道德规范的渴望。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官场腐败、道德沦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公正与传统的呼唤。诗中既有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也有对社会现象的犀利批评,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收录诗词(130)

杨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虎丘山

形胜东吴羡虎丘,登山彷佛我曾游。

讲经台废名犹在,试剑池荒水漫流。

烟艇江头歌互答,风铃檐外语相酬。

凭高怀古情无限,极目长空独倚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王敬止韵

分符便向浙东行,于国何尝系重轻。

蕞尔偏方民力竭,萧然一榻梦魂清。

年光冉冉惊流转,潮信劳劳惯送迎。

惟有梅花相慰藉,又将春色到山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观迎春百戏

箫鼓声中百伎陈,眼看时态一番新。

村歌野曲浑无调,西抹东涂窃效颦。

料峭轻寒生翠幕,廉纤疏雨逗红尘。

太平景象今如此,休向樽前愧负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陈准卿见和再叠前韵时读书净社寺

簿书毛委谩横陈,抚事堪惊种种新。

禄食谁为明日计,忧怀空寄此眉颦。

禅房我欲分吟榻,世路君方避俗尘。

闻说城西风景好,花须柳眼正娇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