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灵山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开篇“玉环诸山灵山深”,以“玉环”形容山之秀美,引出灵山的神秘与深邃。“环以大海根太阴”,进一步渲染灵山的广阔与深远,与大海相连,仿佛是太阴之根,增添了神秘色彩。“空青水碧澹相映,散为风露来萧森”,描绘了山水相映的静谧与清新,风露轻拂,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接着,“嗟予赋命落台雁,调笑鱼鸟成滞淫”,诗人感叹自己的命运如同落雁,无法自由飞翔,只能与鱼鸟为伴,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南游华盖动连月,胜地在近徒歆歆”,描述了诗人南行至华盖山,虽近胜地却只能徒然向往,流露出对美好事物难以触及的遗憾。“风帆径渡不再宿,绶里长剑携青琴”,展现了诗人决心直抵灵山的决心,不畏艰难,带着长剑和青琴,准备在灵山中寻找心灵的归宿。“种榆琼田中,吹笙玉山岑”,想象自己在灵山中种植榆树,吹奏着美妙的音乐,过着神仙般的生活。“吾将于兹养年命,岐路四断谁能寻”,表达了诗人在此地寻求长寿与内心的平静,四通八达的道路都已消失,无人能寻得此地的隐秘。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内心宁静生活的追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