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东昌有感

夜发高唐湾,旦及东昌郭。

乔树拂疏星,霜飞月将落。

仰观天宇清,平见原野廓。

白杨号悲风,蔓草杳漠漠。

但见荆棘丛,白骨翳寒箨。

圣道县日月,斯人非虺蝁。

教养既迷方,欲炽性乃凿。

展季骨巳朽,清风散藜藿。

弦歌灭遗音,茧丝尽笼络。

鸱啸魍魉凭,螽鸣草虫跃。

遂令一变姿,化为蹠与蹻。

况闻太行东,水旱荐为虐。

饥氓与暴客,表里相倚著。

赈恤付群吏,所务惟刻削。

征讨乏良谋,乃反恣剽掠。

坐令参苓剂,翻成毒肠药。

今年秋租登,行止稍有托。

馀波尚披猖,未敢开一噱。

但恐习俗成,何由返初昨。

藩宣有重寄,胡不慎远略。

往者谅难追,来者犹可作。

歌诗附里谣,大猷希圣莫。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基的《过东昌有感》,描绘了夜晚从高唐湾出发,清晨抵达东昌城郭时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乔木、疏星、霜月、白杨、蔓草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凄清而辽阔的氛围,寓言中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诗中提到荆棘丛中的白骨,象征着世道的艰难和人性的扭曲,暗指当时社会道德沦丧,教育失范,人们的行为乖张。诗人批评官府的不作为和贪暴,指出赈灾救济流于形式,征讨无方反而加剧了百姓的苦难。他警示未来应吸取教训,改变现状,回归淳朴的社会风气。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地方官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谨慎行事,遵循圣道,以挽回社会的颓势。整首诗寓言深刻,语言凝练,反映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治理的深思。

收录诗词(1585)

刘基(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 籍贯: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
  • 生卒年: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

相关古诗词

晨诣祥符寺

上马鸡始鸣,入寺钟未歇。

草际起微风,林端淡斜月。

僧房湛幽寂,假寐待明发。

松径断无人,经声在清樾。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发安仁驿

鸡鸣发山驿,天黑路弥险。

烟树出狷声,风枝落萤点。

江秋气转炎,嶂湿云难敛。

伫立山雨来,客愁纷冉冉。

形式: 古风 押[俭]韵

初食槟榔

槟榔红白文,包以青扶留。

驿吏劝我食,可巳瘴疠忧。

初惊刺生颊,渐若戟在喉。

纷纷花满眼,岑岑晕蒙头。

将疑误腊毒,复想致无由。

稍稍热上面,轻汗如珠流。

清凉彻肺腑,粗秽无纤留。

信知殷王语,瞑眩疾乃瘳。

三复增永叹,书之遗朋俦。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早发建宁至兴田驿

鸡鸣戒晨装,上马见初日。

露泫叶尚俯,雾重山未出。

客途得霁景,缓步非纵佚。

矧兹岁有秋,高下俱颖栗。

牛羊散原野,鹅鸭满阡陌。

怀抱既夷旷,神情自清谧。

寒花蔓篱落,候虫响曚密。

霞标青枫林,雪绽乌桕实。

幽览虽云遽,佳趣领巳悉。

我行固无期,况乃尘事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