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色远分螺黛,芭蕉绿衬窗纱。
酒醒渐觉罗衾薄,春在阿谁家。
月馆曾敲双陆,雨窗同梦梨花。
分明眼底人千里,门外即天涯。
这首清代左锡璇的《乌夜啼》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感伤的画面。首句“山色远分螺黛”,以螺黛比喻远山的青翠,形象生动,展现出山色的秀美。次句“芭蕉绿衬窗纱”,以芭蕉的绿色映衬窗纱,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第三句“酒醒渐觉罗衾薄”,通过主人公酒醒后的感受,传递出春夜的凉意和孤寂,暗示了内心的落寞。第四句“春在阿谁家”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春天的美好似乎不属于他,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接下来,“月馆曾敲双陆”回忆起与友人月下对弈的场景,而“雨窗同梦梨花”则描绘了共度风雨时的梦境,这些都寄托了深深的友情和对过去的怀念。
最后两句“分明眼底人千里,门外即天涯”,直抒胸臆,表达了主人公眼前虽有人却仿佛隔天涯的无奈与哀愁,将空间的距离转化为心灵的遥远,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寓情,情感真挚,展现了清末文人士大夫的闲适与落寞心境。
不详
宛平道光丁未进士、延建邵道、谥文节袁绩懋继室。有《碧梧红蕉馆诗》
细叶绿分琼佩。嫩蕊凝香欲醉。
帘卷午风轻,刚值消寒初退。妩媚。妩媚。
竹外一枝斜对。
静对残灯一缕。触起离怀如许。
独自不胜情,靠窗影儿为侣。无绪。无绪。
生怕黄昏疏雨。
忆自个人去了。襟上泪痕多少。
鸳梦乍成时,又被乌声警觉。烦恼。烦恼。
一枕云屏寒峭。
一痕月色迷人影,亭亭碧阴深处。
轻扫苍苔,闲调珠柱,消受园林佳趣。孤怀谁语。
算修竹高梧,自成俦侣。
林下风清,此中未许俗尘去。
流光回首如梦,叹程门雪拥,瑶轸凄楚。
病叶惊秋,枯柯耐冷,空剩哀弦几缕。离愁莫诉。
且剪烛琴窗,玉徵低抚。一曲清商,碧云晴破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