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孙正之

貌癯心苦气飘飘,长饿空林不可招。

能举丘山惟笔力,可摩云日是风标。

诗篇缀缉应千首,学术窥寻岂一朝?

耳冷高谈经岁远,江南春动雪还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外表瘦削内心苦闷,气质飘逸难以招揽。
他能以笔墨移山填海,风度如同触摸云霄和太阳。
累积的诗篇应当有上千首,学术研究岂是一朝一夕?
他远离尘世高谈阔论,时间久了连江南的春意也似乎被冬雪消磨殆尽。

注释

貌癯:形容人瘦削。
心苦:内心苦闷。
飘飘:飘逸的样子。
长饿:长久饥饿。
空林:空旷的树林。
丘山:山丘。
笔力:书法功力。
风标:风采和节操。
缀缉:串联、编纂。
学术:学问。
窥寻:探索研究。
耳冷:超脱世俗。
高谈:高深谈论。
经岁:经过很长的时间。
江南:指南方地区。
春动:春天来临。
雪还消:冬天的雪开始融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寄给孙正之的一首赠诗,通过描绘孙正之的形象和才华,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与期待。首句“貌癯心苦气飘飘”刻画了孙正之清瘦而内心坚韧的形象,暗示他可能过着刻苦钻研的生活。次句“长饿空林不可招”进一步强调了他的专注与不易动摇的决心。

“能举丘山惟笔力”赞美了孙正之的文笔力量,仿佛他的文字能搬动山岳,显示出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风格。“可摩云日是风标”则形容他的才情如同风向标,引领潮流,卓尔不群。

“诗篇缀缉应千首,学术窥寻岂一朝?”这两句赞扬了孙正之在诗歌创作和学术研究上的卓越成就,暗示他的才华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最后两句“耳冷高谈经岁远,江南春动雪还消”以景结情,表达对孙正之远离尘嚣、深思熟虑的赞赏,同时寓言江南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的学术思想将逐渐消融他人的疑虑和偏见。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赞美孙正之学识渊博、才华出众且品格高尚的诗,体现了曾巩对友人的高度评价和深厚的友情。

收录诗词(457)

曾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字:子固
  •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57

相关古诗词

寄孙正之二首(其二)

隐似龙蛇应有待,清□冰雪更无双。

志留世外虽遗俗,文落人间或过江。

峻节但期终老学,健诗犹愧一时降。

风骚近亦思强伴,恨未高吟共北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寄孙正之二首(其一)

两人怀抱喜相投,初得青山一日游。

已听高文吟太古,更开昏眼洗清流。

共寻素壁题皆遍,欲去红桥钓始休。

回首至今嘉兴在,梦魂犹拟奉觥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寄孙莘老湖州墨妙亭

隆名盛位知难久,壮字丰碑亦易亡。

枣木已非真篆刻,色丝空喜好文章。

岘山汉水成虚掷,大厦深檐且秘藏。

好事今推霅溪守,故开新馆集琳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寄赵宫保

铜扉得谢从今日,玉铉辞荣已十年。

素节谠言留简册,高情清兴入林泉。

海边爱日疲人恋,剑外仁风故老传。

门外最应潇洒客,喜公平地作神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