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与梁锽文宴

客到衡门下,林香蕙草时。

好风能自至,明月不须期。

秋日翻荷影,晴光脆柳枝。

留欢美清夜,宁觉晓钟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客人来到简陋的门前,正值林中蕙草飘香的时节。
和煦的风会自然吹来,明亮的月无需约定就会升起。
秋天里,阳光下的荷叶摇曳生姿,晴朗的光线使柳枝更加脆嫩。
在这美好的夜晚留下欢聚,怎会察觉晨钟的到来已晚。

注释

客:来访者。
衡门:简陋的门。
林香:林中的香气。
蕙草:一种香草。
好风:和煦的风。
自至:自然到来。
明月:明亮的月亮。
不须期:无需约定。
秋日:秋季。
翻荷影:翻动荷叶的影子。
晴光:晴朗的光线。
脆柳枝:脆嫩的柳枝。
留欢:留住欢乐。
清夜:美好的夜晚。
宁觉:怎会察觉。
晓钟迟:晨钟已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佳境的图景,诗人以悠闲自得的情怀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清静夜晚的喜爱。"客到衡门下,林香蕙草时"一句,设定了整个场景,一个外来访客在夕阳的映照中到达了一处幽深之地,周围是充满秋意的树木和散发着清香的野草。这里的“衡门”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界限或入口,而非特定地点。

接下来的"好风能自至,明月不须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好的领悟和期待。在这个季节里,不需要刻意安排什么,良辰美景总会自然而然到来。这里的“好风”指的是秋天那清新的微风,而“明月”则是夜晚中最亮堂的星辉。

"秋日翻荷影,晴光脆柳枝"一句,则描绘了诗人在秋日里探望荷花时,那阳光透过水面折射到荷叶上的情景,以及那被秋风轻拂而显得脆弱的柳枝。这两者都是秋天特有的景象,体现了季节的转换和自然界的细腻变化。

"留欢美清夜,宁觉晓钟迟"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希望在这如此美好的夜晚中能够尽情享受,让时间流逝得慢一些,不要急于惊扰这份宁静。这里的“晓钟”指的是晨钟,即早晨寺庙敲响的钟声,象征着夜晚即将结束,而诗人却希望这个清澈的夜晚能够持续更长。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的内心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闲适、宁静且充满自然之美的生活境界。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秋园晚沐

黄卷在穷巷,归来生道心。

五株衰柳下,三径小园深。

倒薤翻成字,寒花不假林。

庞眉谢群彦,独酌且闲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秋夜寄张韦二主簿

凉夜褰帘好,轻云过月初。

碧空河色浅,红叶露声虚。

道阻天难问,机忘世易疏。

不知双翠凤,栖棘复何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秋夜寄袁中丞王员外

一夕盈千念,方知别者劳。

衰荣难会面,魂梦暂同袍。

片月临阶早,晴河度雁高。

应怜蒋生径,秋露满蓬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秋夜梁七兵曹同宿二首(其一)

一笑不可得,同心相见稀。

摘菱频贳酒,待月未扃扉。

星影低惊鹊,虫声傍旅衣。

卑栖岁已晚,共羡雁南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