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客到衡门下,林香蕙草时。
好风能自至,明月不须期。
秋日翻荷影,晴光脆柳枝。
留欢美清夜,宁觉晓钟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佳境的图景,诗人以悠闲自得的情怀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清静夜晚的喜爱。"客到衡门下,林香蕙草时"一句,设定了整个场景,一个外来访客在夕阳的映照中到达了一处幽深之地,周围是充满秋意的树木和散发着清香的野草。这里的“衡门”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界限或入口,而非特定地点。
接下来的"好风能自至,明月不须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好的领悟和期待。在这个季节里,不需要刻意安排什么,良辰美景总会自然而然到来。这里的“好风”指的是秋天那清新的微风,而“明月”则是夜晚中最亮堂的星辉。
"秋日翻荷影,晴光脆柳枝"一句,则描绘了诗人在秋日里探望荷花时,那阳光透过水面折射到荷叶上的情景,以及那被秋风轻拂而显得脆弱的柳枝。这两者都是秋天特有的景象,体现了季节的转换和自然界的细腻变化。
"留欢美清夜,宁觉晓钟迟"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希望在这如此美好的夜晚中能够尽情享受,让时间流逝得慢一些,不要急于惊扰这份宁静。这里的“晓钟”指的是晨钟,即早晨寺庙敲响的钟声,象征着夜晚即将结束,而诗人却希望这个清澈的夜晚能够持续更长。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的内心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闲适、宁静且充满自然之美的生活境界。
不详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黄卷在穷巷,归来生道心。
五株衰柳下,三径小园深。
倒薤翻成字,寒花不假林。
庞眉谢群彦,独酌且闲吟。
凉夜褰帘好,轻云过月初。
碧空河色浅,红叶露声虚。
道阻天难问,机忘世易疏。
不知双翠凤,栖棘复何如。
一夕盈千念,方知别者劳。
衰荣难会面,魂梦暂同袍。
片月临阶早,晴河度雁高。
应怜蒋生径,秋露满蓬蒿。
一笑不可得,同心相见稀。
摘菱频贳酒,待月未扃扉。
星影低惊鹊,虫声傍旅衣。
卑栖岁已晚,共羡雁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