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集葆山寺得载字

贫居懒出门,未到辄复悔。

偶寻秋夕英,顾见石璀璀。

手斸松根苓,下有坟千载。

青山如葆羽,无人禁樵采。

狂歌呼曲生,悲往兴故在。

未卜遇浮丘,犹堪居畏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谢翱在九月九日集会于葆山寺时的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对历史的深思。

首句“贫居懒出门,未到辄复悔”透露出诗人因生活贫困而懒于外出,但内心却渴望探索未知世界的矛盾心理。接着,“偶寻秋夕英,顾见石璀璀”描述了诗人偶然间在秋夜漫步时,发现了一块光彩夺目的石头,这为他的旅程增添了几分惊喜和好奇。

“手斸松根苓,下有坟千载”则展现了诗人深入探索的精神,他亲自挖掘松树根部的茯苓,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古老的坟墓,这不仅引发了他对历史的遐想,也暗示了自然与历史的深刻联系。

“青山如葆羽,无人禁樵采”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担忧,青山如同保护羽毛般珍贵,却无人阻止樵夫的砍伐,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狂歌呼曲生,悲往兴故在”描绘了诗人在面对自然与历史的思考时,内心的激荡与情感的释放。他通过狂歌来表达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最后,“未卜遇浮丘,犹堪居畏垒”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当前生活的满足。他或许并未遇见传说中的仙人浮丘,但仍然愿意像古代隐士一样,在敬畏之地安居,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等多重主题的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294)

谢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皋父,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 字:皋羽
  • 号:宋累
  • 生卒年:1249—1295

相关古诗词

九日禺中登沃洲放鹤峰南望天台诸山

镜面小蓬岛,入剡脱我骖。

舍棹来沃洲,下岭见精蓝。

修眉浮天姥,天台在其南。

良游爱九日,巾堕发不栉。

醉浮秋夕英,饥食决明实。

远寻竺僧迹,俛仰千载陈。

狂呼许元度,王谢十八人。

彷佛川谷应,草木皆冥冥。

便欲即之语,又疑物所冯。

闭目游泰初,寥廓以为邻。

形式: 古风

五日山中

东邻拔蒲根,南邻烧艾叶。

艾叶出青烟,蒲根香胜雪。

乾坤生燐火,阴碧期月光。

烟随艾叶散,进此菖蒲觞。

蒲觞益齿发,齿白发如漆。

馀饮不尽器,置之五七日。

五日化为丹,七日化为碧。

一服一千年,令人生羽翼。

形式: 古风

寄题山阴徐氏林亭三首(其一)见南亭

青林见危构,南山覆其陲。

林居何为此,所爱烟雾姿。

上有鹧鸪鸟,来从溟海湄。

飞止不他乡,畏与宿愿违。

违此顷刻间,万死莫赎之。

而忧中夜露,辛苦湿毛衣。

毛衣岂愿湿,即湿非所辞。

莓苔与薏苡,含弄寄相思。

形式: 古风

寄题山阴徐氏林亭三首(其二)山阴茅宇

山阴久凄凉,复尔见茅宇。

客来爱其人,问此于谁语。

自云迩先茔,玩构亦庐处。

朝光凌爽气,初岩亘修渚。

平居狷介心,祇以自为苦。

日夕驱其奴,名之同所恶。

驱汝汝不辞,我怀良可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