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通判周监丞

秋江水净磨碧铜,秋山先作归意浓。

况逢星火羽书急,立马不复能从容。

船中载书三万轴,鸣铙插帜摇秋空。

前年群盗尚蜂午,眼底日压旌旗红。

行春兼督貔虎士,破贼屡奏明光宫。

今年岂料烟尘起,赤白提囊走边吏。

县官飞符急索租,谁能急了官中事。

不如置笏还县官,头巾脱挂西林寺。

诗句留传天地间,时有人来问奇字。

功名正恐未免耳,此役由天不由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送通判周监丞》是宋代诗人王庭圭所作,通过描绘秋景与人物活动,展现了官场与个人命运的复杂交织。

首句“秋江水净磨碧铜”以秋江之水清澈如镜,比喻官场环境的清廉公正,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理想官场的向往。接着“秋山先作归意浓”则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形成一种内心的冲突与挣扎。

“况逢星火羽书急,立马不复能从容”描绘了紧急军情的到来,使原本可以悠然自得的生活变得紧张不安,体现了官场责任的重大与紧迫性。

“船中载书三万轴,鸣铙插帜摇秋空”形象地展示了官员处理政务的繁忙与效率,以及其对国家事务的贡献。同时,“前年群盗尚蜂午,眼底日压旌旗红”回顾了过去对抗盗贼的英勇事迹,彰显了官员的忠诚与勇敢。

“行春兼督貔虎士,破贼屡奏明光宫”进一步描述了官员在治理与军事上的双重角色,既需关注民生,又需保家卫国,展现了其多面性与责任感。

“今年岂料烟尘起,赤白提囊走边吏”转折点到来,意外的战事爆发,使得原本平静的生活再次动荡,体现了世事无常与命运的不可预测。

“县官飞符急索租,谁能急了官中事”揭示了官场内部的压力与挑战,县官催租的急迫,反映了基层行政的繁重与复杂。

“不如置笏还县官,头巾脱挂西林寺”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压力的无奈与逃避,选择退隐,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诗句留传天地间,时有人来问奇字”强调了诗歌作为文化传承的价值,即使在远离官场后,仍能留下影响,被后人铭记。

“功名正恐未免耳,此役由天不由己”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认为个人命运有时难以自主,充满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官场生活的复杂性、个人命运的不确定性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功名与自由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854)

王庭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赵敏卿

翩翩公子天麒麟,目光点漆倾坐人。

万里肯来寻逐客,夜夜读书喧四邻。

君今先渡潇湘水,我亦东归聊复尔。

明朝敕放巫山阳,拄杖行穿赤泥尾。

形式: 古风

题洪觉范方丈

曲径通禅房,辟户得佳境。

适从阛阓至,顿觉耳根静。

古木含萧森,寒梢发光景。

墙围数竿竹,中藏大千境。

月从天上来,入林散清影。

炉焚薰佛香,碗注浮雪茗。

客散群动息,兹焉发深省。

形式: 古风

次题周公予赵逢源过瑶林洞中探酴醾

桃花落尽春风颠,两翁并辔来翩然。

入门下马看花发,仰攀绿叶窥青天。

倚槛讴吟发清唱,终夕拥鼻鸣寒蝉。

唐昌仙人识玉蕊,借月下看乘飞烟。

明朝地上拾落粉,草间点缀如遗妍。

狂思玉爪搔背痒,不可妄得麻姑鞭。

归来欢欣应拍手,笑君骑马似乘船。

醉后犹能作长句,半夜打门惊我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送叶通判赴阙

乃翁共试蓬莱殿,笔力翻澜泻河汉。

联镳并出日华门,燕罢缀行风雨散。

家声烜赫今益昌,高车大马何煌煌。

江头相遇初识面,握手一笑仍悲伤。

独把穷愁老岩谷,喜见高年有此郎。

如今又作摩霄去,行看锵玉侍明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