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香慢.本意和韵

种出空山。更铅华洗尽,别破花关。

灵根近移深院,称此悠闲。

况又芳馨竟体,供瓷斗、格外清妍。

孤高问谁似,野菊疏梅,伯仲之间。

护兰情脉脉,问灵韵去后,几度凄然。

从今得意,合教相对忘言。

未许蓬蒿甘老,伴佳人、暗与流连。

盈盈小窗畔,瘦影如侬,越地相怜。

形式: 词牌: 国香

鉴赏

这首《国香慢》以“种出空山”开篇,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纯净脱俗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铅华洗尽,别破花关”,强调了所描述之物的高洁与独特,仿佛是经过洗涤后的花朵,突破了常规的束缚,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

接着,“灵根近移深院,称此悠闲”两句,将自然界的美好与人的居住环境巧妙结合,暗示着这种纯净之物不仅存在于自然之中,也能够融入人类的生活,带来心灵上的宁静与愉悦。

“况又芳馨竟体,供瓷斗、格外清妍。”进一步赞美了这种事物不仅外表美丽,其香气也弥漫全身,与瓷器相映成趣,更加凸显其清雅之美。这里运用了“瓷斗”这一形象,既指瓷器,也象征着文化的承载,强化了艺术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孤高问谁似,野菊疏梅,伯仲之间。”将所赞之物与野菊、疏梅并列,表明其在孤高与清雅方面与这些自然界的佼佼者相匹敌,形成了一种精神上的共鸣与超越。

“护兰情脉脉,问灵韵去后,几度凄然。”通过“护兰”这一细节,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保护之情,同时也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美好可能会逐渐消逝,引发了一丝淡淡的忧伤。

“从今得意,合教相对忘言。”意味着从今以后,与这种美好的事物相处时,无需多言,只需沉浸其中,感受其带来的宁静与喜悦。

“未许蓬蒿甘老,伴佳人、暗与流连。”表达了希望这种美好能够长久相伴,不仅仅是陪伴着佳人,更是与所有追求真善美的人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

最后,“盈盈小窗畔,瘦影如侬,越地相怜。”将所赞之物比作“瘦影”,与“侬”(我)相映成趣,表达了深深的怜爱与亲近之情,仿佛是在越地(江南地区)的小窗边,与之共同享受这份静谧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国香慢》通过对一种纯净、高雅之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文化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富有哲思,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9)

钱念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眉妩.残月和韵

剩三分清影,一缕寒光,还又淡河汉。

不改如钩样,低低挂,更阑人静深院。为谁意懒。

叹素娥、消减无限。

也应恋、三五团圆好,奈容易更换。闲算。重重离怨。

想柳郎当日,曾妙词翰。

料得冰魂去,垂杨外,晓风一样吹远。旧情未断。

待再圆、休更剖散。便莫问盈亏,同一拜、了心愿。

形式: 词牌: 眉妩

沁园春.赠外

约略前身,君与阿侬,有未了因。

但自惭蒲柳,敢言伉俪,替司巾栉,怎许娉婷。

刺绣闲时,吟笺寄与,月底花前聊遣情。

君休笑,是班门弄斧,愧不如卿。珠倾露洗秋汀。

道秋水、侬神一样清。

本桃红杏艳,重来羞比,莺娇燕婉,只是慵听。

君守清贫,妾甘淡薄,举案光鸿记也曾。

低声嘱、愿百年偕老,莫负钗荆。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长相思.雨夜寄怀

山迢迢。水迢迢。梦过江南第几桥。寻君路更遥。

醒无聊。睡无聊。一点愁心无计消。哪堪雨滴蕉。

形式: 词牌: 长相思

阑干万里心.春雨忆别

卐字小阑环曲折。恰似我、寸肠千结。

乱愁丝和雨丝丝,尽付与、莺梭织。

绿杨风里伤离别。憔悴也、问谁怜惜。

此情只有彩毫知,细画出、相思切。

形式: 词牌: 忆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