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撑鱼船上滩图

倒撑鱼船逆上溪,六鹢过宋风退飞。

吕梁悬瀑行越之,滟滪如象人西归。

一笑恬视险与夷,同波委顺未必非。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翻译

倒着撑着小舟逆流而上,六只鹢鸟越过宋地后开始回飞。
吕梁瀑布如同越过国界,巨大的漩涡像大象西行归途。
他面带微笑,坦然面对艰险与平和,一同随波逐流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注释

倒撑:逆流而上的撑船方式。
鹢:古代水鸟,这里代指船只。
吕梁:地名,可能指吕梁山。
悬瀑:从高处垂直落下的瀑布。
滟滪:长江中的险滩。
恬视:平静地看待。
委顺:顺从,随波逐流。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开篇“倒撑鱼船逆上溪”,可见船家在激流中用力撑舟,显示了他们与自然力量搏斗的情景。“六鹢过宋风退飞”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仿佛诗人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宁静。

接着“吕梁悬瀑行越之”,诗人以吕梁(今江西德兴县)悬挂的瀑布为景,表达了对壮丽山水的赞美之情。"滟滟如象人西归"中,“滟滟”形容水声,如同远古时期巨兽行走的声音,而“人西归”则是描绘日暮时分人们返回家园的情景。

最后两句“一笑恬视险与夷,同波委顺未必非”,诗人以豁达的心态对待世间的险恶与平坦,一笑置之,似乎在告诉我们要学会顺其自然,适应环境,而不强求一定的结果。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示了诗人超然物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道士号庭梅为赋此

苦把庭梅劣野梅,庭梅元自野梅来。

肯辞台鼎当年贵,直向丹田内景开。

山意浓时还耐看,道根孤处更深培。

玄机参透何分别,猛拊阑干一笑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德清孙氏和乐秀明堂

人生致足乐,莫如令兄弟。

绰绰而有裕,其中自春意。

龟溪有二孙,能笃友于义。

同居五十载,阖门数百指。

几微无间言,轮囷有和气。

粤从鸿雁散,惟恐棠棣废。

欲挽古道回,兹事良非易。

亦既成新居,始得遂初志。

和乐揭高扁,秀明屹对峙。

怡然两白发,埙篪伯仲氏。

子孙皆雍睦,闾里亦顺悌。

复如无事时,难得真可贵。

唐史传孝义,颇记张刘李。

迹其屡易世,往往干戈际。

义风不少衰,大书乃无愧。

嗟哉广明后,旌命曾弗至。

虽有笃行者,谁为纪姓字。

我闻二孙名,不觉为之喜。

两记信实录,联名尽名士。

先见众论公,必得一行史。

行看表门闾,乡邦誇盛事。

我诗甚鄙拙,愿尔多寿祉。

形式: 古风

千秋岁.寿黄倅

平分敏手。更觉山城小。聊岸帻,时舒啸。

当年湓浦月,偏照香山老。

头未白,而今半百才逾九。共说东园好。

问春馀多少。红药晚,金沙早。

花须风日耐,人看功名久。

催洗盏,对花一笑为君寿。

形式: 词牌: 千秋岁

木兰花慢.饯公孙倅

山城如斗大,君肯为、两年留。

问读易堂前,翛然松竹,留得君不。

天边乍传消息,趁春风、归侍翠云裘。

留取去思无限,江蓠香满汀洲。不妨无蟹有监州。

臭味喜相投。怪底事朝来,骊歌催唱,唤起离愁。

羡君戏衫脱却,一身轻、无事也无忧。

昨夜梦随杖履,道林岳麓同游。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