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曲献仙音(其二)曹溪六祖袈裟

织就木棉,裁成碧绢,光耀玉环金缕。

服号离尘,布名屈朐,一钵共来西土。

想夜半传心印,把心灯遮住。宝林古。

历唐宋,禁闱崇护。袈裟阔、都作河山坐。

具龙象,遍琳宫,怎犹存亚仙祠墓。

庾岭藏身,踞石根慧明辞去。

只密证潜符,千载信衣留处。

形式: 词牌: 法曲献仙音

鉴赏

这首清代董元恺的《法曲献仙音·其二·曹溪六祖袈裟》是一首赞美佛教圣物的词作。诗人以织木棉和碧绢为素材,描绘了六祖袈裟的华丽与神圣,暗示其来自西方佛法圣地。"服号离尘,布名屈朐",表达了袈裟超凡脱俗的品质,以及它在唐代和宋代皇宫中的崇高地位。

词中提到"夜半传心印,把心灯遮住",象征着六祖袈裟承载着佛法的智慧之光,如同照亮信徒内心的明灯。"宝林古",指的是佛教的重要寺庙,这里指曹溪,六祖慧能曾在此说法。词人进一步强调了袈裟的历史悠久和尊崇,"历唐宋,禁闱崇护",表明它在皇家禁苑中受到特别的保护。

"袈裟阔、都作河山坐",形象地描绘了袈裟的广大无边,仿佛包容了天地。接下来,词人感叹袈裟上的龙象图案和琳琅满目的装饰,仍然保留着亚仙祠墓的痕迹,显示其历史的丰富和神秘。

最后,词以六祖慧能在庾岭隐居和辞世的故事收尾,"庾岭藏身,踞石根慧明辞去",表达了对六祖智慧和修行的敬仰。"密证潜符,千载信衣留处",则强调了这件袈裟作为信仰传承的珍贵象征,历经千年仍被妥善保存。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六祖袈裟的神圣与历史价值,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深深敬仰。

收录诗词(469)

董元恺(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其一)过金沙寺,为岳鄂王题壁处敬和原韵

擐甲投戈,过萧寺、晨钟甫歇。

想当日、冲冠怒发,满怀忠烈。

剑气夜寒阳羡草,笔光阵扫金沙月。

拂残碑、遗恨对西湖,同悲切。淮北耻,终难雪。

淮西议,终难灭。叹黄龙未饮,金瓯还缺。

潭水秋吟名士句,冰天泪洒英雄血。

看阴阴、松柏向南枝,朝双阙。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二)拜岳鄂王墓,敬和原韵

大树萧萧,对衰草、寒烟未歇。

凭吊处、孤忠涅背,伊周争烈。

石马昼嘶燕市雨,灵旗影断黄河月。

念当时、南渡只偏安,空关切。三字狱,何时雪。

十年力,谁人灭。为东窗一语,山河残缺。

银碗红啼娇女泪,玉环碧化苌弘血。

望冬青、尽处起西风,摇宫阙。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三)拜于忠肃公墓

细雨斜烟,一抔土、松楸潇洒。

留万古、青山碧血,孤忠司马。

只手有权持国是,绕朝无力存宗社。

岂南还、才与复神州,台山下。虎卧日,群谋罢。

龙飞日,群奸射。置死生成败,无如公者。

事去北门弓鸟恨,功高西市啼鹃夜。

使英雄垂泪共栖霞,皆天也。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四)咏绿牡丹

厌粉锈朱,十斛黛、春恩初沐。

写不出、苔痕蘸色,兰膏争馥。

却拟新螺宵挹露,浪猜幺凤朝迎旭。

宝如来、舌上现青莲,清波浴。花瘦也,藏金屋。

花睡也,烧银烛。信玉宜称碧,珠宜名绿。

青鬓学来梳未似,翠眉相对羞应簇。

便不须秾叶与扶持,风流足。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