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马守蜀山祷雨

丘祷亦以久,斋居先筮从。

鸣驺趁残夜,触石会前峰。

箫鼓终椒奠,风霆起蛰龙。

化工轻瞬息,幽贶振舂容。

洒濯埃尘绝,虚凉灏气逢。

小人思学稼,即事喜年丰。

形式: 排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蜀山为求降雨而进行的祭祀活动。诗人刘攽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仪式的庄重与虔诚。首句“丘祷亦以久”,点明了祭祀地点和时间的长久,暗示了祈雨的迫切性。接着,“斋居先筮从”描绘了祭祀前的准备工作,通过“斋居”和“筮从”两个细节,体现了仪式的神圣性和预测未来的智慧。

“鸣驺趁残夜,触石会前峰”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祭祀队伍在夜色中行进的情景,以及他们最终到达山顶的场景。这里运用了“鸣驺”(鸣响的车马)和“触石”(触碰岩石)等形象化的词语,增强了画面感和动态感。

“箫鼓终椒奠,风霆起蛰龙”则进一步渲染了祭祀现场的氛围。箫鼓声中,椒奠(祭品)被献上,似乎唤醒了沉睡的龙,预示着雨水的到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祭祀的仪式,也蕴含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丰收的期待。

“化工轻瞬息,幽贶振舂容”表达了对大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神灵恩赐的感激。化工,指的是自然界的造物主,瞬息,指时间短暂,这句话意味着自然界的恩赐虽短暂却宝贵。幽贶,暗指神灵的恩赐,振舂容,则是形容这种恩赐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感。

最后,“洒濯埃尘绝,虚凉灏气逢”描绘了雨水降临后,空气变得清新,尘埃被洗净,虚凉的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这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变化,也是心灵上的净化,象征着希望和新生。

“小人思学稼,即事喜年丰”表达了诗人对农业生活的向往和对丰收的喜悦。学稼,意为学习耕作,即关注农业生产;即事,指当前的事情,这里特指祈雨后的丰收景象。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以及对劳动成果的珍视。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古代祭祀活动的庄严与神圣,以及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丰收的渴望。

收录诗词(1268)

刘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刘敞之弟。一作贡父、赣父。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字:贡夫
  • 号:公非
  •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 生卒年:1023~1089

相关古诗词

送王相公

白麻诏出凤凰池,金节铜符副锡圭。

故事周公不之鲁,是行山甫亦徂齐。

百年礼乐更梼杌,万国车书载狄鞮。

开阖乾坤容海运,斡回枢极寄杓携。

故都形胜馀龙虎,开府文章盛壁奎。

列坐诸生亲绛帐,纵谈禅伯得金篦。

四山岚气连松梓,二水波涛乱鼓鼙。

里老傍车看画鹿,江灵低首避燃犀。

鸿河带地长馀润,蟠木开花亦有蹊。

跃冶空惭折钩喙,在钧仍似落巢泥。

苦心刻鹄才成鹜,卑意函牛祇洎鸡。

早晚重开丞相阁,为公羸马踏沙堤。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和杨褒早春二首(其一)

雪色留寒风弄和,新阳浅浅故阴多。

池冰渐尽泉初洁,径草犹微菊未莎。

归雁声音矜久客,晴云意态似妖娥。

杖藜穷巷贫非惫,隐几衡门啸也歌。

身外閒愁从拨弃,眼前诗景得遮罗。

亦知白发非春事,老伴相寻奈我何。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和杨褒早春二首(其二)

少年意气属时和,春入青门乐事多。

试著青衫迎暖日,閒骑骏马踏青莎。

御风直欲从仙子,奔月犹能及素娥。

雁鹜陂前来脍鲤,芙蓉园里去听歌。

舞狂相属挥如意,醉起驰归掷叵罗。

寄语子云天禄阁,新书尚白竟如何。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寄齐州李学士并呈苏密州

济水由来彻海清,两州偕得水南名。

遗人颇记睢阳曲,说士犹谈历下兵。

碧落羽翰俱失路,白头章绶偶专城。

东秦表海知君重,左辅陪京莫我轻。

宾客此邦多长者,诗书前古聚诸生。

不知高密何如彼,试仗西风问子卿。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