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戈头叹

降虏之戈舆入关,千年尚落泥沙间。

腥铁阴生紫花出,血痕半蚀朱砂斑。

惊看故物为磨洗,似见风云掌中起。

风云惨澹坑堑深,冤气浮沈铁光里。

当时挥戈期第一,一鼓能回鲁阳日。

谁知括母空上书,竟堕长陵锐头术。

遗铁尺馀人共传,四十万人谁见怜。

人骨烟消铁无恙,流传作鉴非皇天。

天下茫茫仗真宰,格斗何须血成海。

长平道上有人行,百胜秦兵岂长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乌斯道的《长平戈头叹》以长平之战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描绘长平戈头的沧桑变迁,表达了对战争残酷和人性悲剧的深刻反思。

首句“降虏之戈舆入关,千年尚落泥沙间”描绘了战败敌人的兵器被缴获,历经千年仍埋没于尘土中的景象,暗示着历史的沉淀与遗忘。接下来的“腥铁阴生紫花出,血痕半蚀朱砂斑”则通过生动的细节,刻画出戈头曾经沾染的血腥和悲惨,仿佛能看到当年战场的惨烈。

“惊看故物为磨洗,似见风云掌中起”一句,诗人通过想象,仿佛能从戈头的磨损痕迹中看到风云变幻的历史画面,暗示着战争带来的巨大影响。“风云惨澹坑堑深,冤气浮沈铁光里”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阴暗面,以及无辜生命的沉冤。

“当时挥戈期第一,一鼓能回鲁阳日”借古人期望一击扭转战局的典故,反讽战争的无常和人力的无力。“谁知括母空上书,竟堕长陵锐头术”引用了赵括母亲上书求免儿子参战的故事,揭示了战争决策的失误和牺牲者的悲剧。

“遗铁尺馀人共传,四十万人谁见怜”表达对无数无辜士兵的哀悼,以及对世人冷漠的批判。“人骨烟消铁无恙,流传作鉴非皇天”强调历史的无情和命运的不公,铁戈虽存,但无法抚慰亡者。

最后两句“天下茫茫仗真宰,格斗何须血成海”呼吁依靠公正的力量而非无休止的杀戮来解决问题,而“长平道上有人行,百胜秦兵岂长在”则以疑问收束,暗示胜利终将过去,历史的车轮将继续滚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长平戈头为载体,寓言深远,对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悲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内涵。

收录诗词(312)

乌斯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一笑轩为指南禅师赋

一笑轩,在何处,远在乐清之徼,灵山之岵,山倚东溟凤飞舞。

禅师燕坐薝卜林,玉环堕地烟霞深。

螺光夜蜚明月浦,猿声昼落清风岑。

绿筠江上碧天阔,石梁下有苍龙吟。

云髻峨峨两峰起,雁荡回头似千里。

天台刘阮隔松萝,虎啸寒岩月如水。

金鹅玉几相钩连,古洞天垂四窗底。

千峰飞绕五云门,禹穴沈沈石苔紫。

梅花傲兀西湖春,苏堤烟草迷香尘。

细数经行总尘迹,落花啼鸟空怜人。

欲度蓬莱路非远,弱水无端忽清浅。

归来故山寻旧游,但见荆棘埋荒丘。

更复凭阑视千古,海内分并几朝暮。

豪家贵戚趁风云,不直朝阳敛春雾。

才萟有人誇第一,独恨长生苦无术。

学仙纵复三千年,世上无过似今日。

空林昨夜起秋风,悄然目送归飞鸿。

诗倾三峡不可写,都付青天一笑中。

青天一笑知者少,白日当空解相照。

不如身世作虚空,悟得拈花发微笑。

形式: 古风

题教子升天龙图

大龙气势何奋疾,小龙两角犹茧栗。

黑云上下风荡潏,前顾后随恐相失。

怪态迸发胡为然,乃是教子飞上天。

天宇荡荡足蜿蜒,下视鱼鳖徒深渊。

我闻龙性自变化,若待教焉良可诧。

僧繇道子意太奇,醉墨淋漓为此画。

君不见葛陂杖、雷泽梭,倏忽妙用尚尔多,真龙之子宜如何。

形式: 古风

送督造海舟钱使君还钱塘

鉴湖五月风露凉,玉人簸弄明月光。

陆离文采底相似,芙容下映双鸳鸯。

咫尺题诗掖垣去,綵笔香凝紫薇露。

长风吹送到蓬莱,又览珊瑚海中树。

勒马催船云满袍,楼船坐见帆樯高。

食单初捲贺监宅,归心已渡钱塘潮。

我昔东还卧荒甸,江海才华半相见。

山阴只共浮云间,不见能诗玉人面。

玉人环佩风泠泠,蕺山甬水空含情。

即今天子爱文采,春风殿上赋流莺。

形式: 古风

赠都阃掾张彦刚

子房一进圯上履,帏帐风云掌中起。

远孙彦刚冰玉壶,胸中亦有黄石书。

天子龙飞定天下,谈吐无由向戎马。

只今天下磐石安,竟作河干伐檀者。

昨日括苍天狗落,贼起黄䃪遍林壑。

林壑入云千万重,猿猱欲度犹错愕。

上挟罡风身有翼,下挟妖狐走荆棘。

阴霾半掩平阳村,自谓飞来擒不得。

九重诏遣延安侯,祥光一道东南浮。

侯策奇勋见开国,岂将大木论蜉蝣。

君始从容在帏帐,手画山川调虓将。

君言百丈西走门,欲断咽喉须百丈。

侯即分兵从后攻,果趋百丈遭前锋。

等閒斩首风雨歇,凯旋未必君无功。

豹露一班聊复尔,海水渊渊谁见底。

丈夫要作英雄人,定有声名动天子。

天子抡材政云急,瑶殿云深看徵入。

莫将归梦绕琼花,功业先从盛年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