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钱塘怀古》由清代诗人陆寅所作,通过对钱塘江畔历史遗迹的描绘,抒发了对过往英雄豪杰与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联“祠庙吴山草木凋,芦中穷士旧吹箫”,开篇即以吴山祠庙的荒凉景象和芦苇丛中的昔日吹箫人,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感。吴山草木凋零,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芦中吹箫者,可能象征着那些曾经在历史舞台上留下足迹的英雄或文人,如今已成往事。
颔联“眼看吴市东门甲,怒卷钱塘八月潮”,进一步将目光转向现实与历史的对比。吴市东门的繁荣景象与钱塘江八月怒涛的壮丽形成鲜明对照,既展现了历史的辉煌与壮阔,也隐含了世事无常、繁华易逝的哲理。
颈联“乌喙竟能亡敌国,鱼肠应悔刺王僚”,通过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思。乌喙亡国的故事,警示着权力斗争的残酷与不可预测性;鱼肠刺王僚的典故,则反映了个人决策对国家命运的影响。这两句寓言式的表达,既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也是对人性与权力的深刻反思。
尾联“锦帆一片风流尽,白马红旗浪里招”,以钱塘江上的船只为载体,描绘了一幅历史长河中英雄豪情消逝的画面。锦帆代表了过去的辉煌与荣耀,但最终随风而逝;白马红旗则象征着英雄们的英勇与牺牲,即便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也无法挽留历史的车轮。这一联以景结情,表达了对过往英雄事迹的怀念与对历史不可逆转的感慨。
整体而言,《钱塘怀古》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英雄命运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