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三)持节道京城中秋日

五门照日,是真人膺箓,炎图家国。

二百年来,抚四海安乐,六服承德。

虎旅横江,胡尘眯眼,恨有中原隔。

宫城缺处,望来消尽金碧。

征辔暂款神州,期宽北顾,且驰驱朝夕。

皓彩流天宁忍见,双阙笼秋月色。

欲饮无憀,还成长叹,清泪空横臆。

请缨无路,异时林下犹忆。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阳光普照五座城门,真人在册受封,炎帝子孙治理国家。
两百年来,四海安宁,百姓承恩。
然而战事突起,敌尘蔽目,遗憾的是中原被阻隔。
皇宫城墙缺口处,往昔的繁华已消失,只剩下金色和碧绿的残迹。
短暂驻足神州大地,期待能放宽心向北看,日复一日地奔波。
皎洁的天空下,怎能忍心见到秋月笼罩着双阙宫殿。
想饮酒却无法排解忧愁,只能长叹,清泪空流胸臆。
虽然无从报国,将来或许在林下还能回忆这些遗憾。

注释

膺箓:受封神箓,指得到神仙或朝廷的封号。
炎图:炎帝的图腾,象征华夏民族。
抚四海:统治四方,管理全国。
六服:古代王畿外围的六个区域,代指广大领土。
虎旅:勇猛的军队。
笼:笼罩,此处形容月光如幕。
请缨:请求出战,比喻渴望报效国家。
异时:未来,他时。

鉴赏

这首《念奴娇·其三》是宋代词人曹勋在京城中秋之际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兴衰和自身境遇的感慨。开篇“五门照日”描绘了京城的辉煌气象,暗示着皇权的威严。接着,“真人膺箓”、“炎图家国”赞美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和君主的神圣使命。

词中提到“二百年来,抚四海安乐”,回顾了国家的和平时期,然而“虎旅横江,胡尘眯眼”又透露出对北方边患的忧虑,表达了对中原失地的遗憾。“宫城缺处,望来消尽金碧”形象地展现了战乱后的凄凉景象,与先前的繁华形成对比。

词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征辔暂款神州,期宽北顾”,希望能有机会为国效力,但现实却是“皓彩流天宁忍见,双阙笼秋月色”,美景当前却只能引发愁思。“欲饮无憀,还成长叹,清泪空横臆”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哀伤,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苦闷。

最后,“请缨无路,异时林下犹忆”表达了词人虽然无法亲自上阵,但仍心系国家,期待未来能有报国的机会,即使退隐山林,这份忠心也将铭记于心。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寓言个人命运于国家兴亡之中的抒怀之作,情感深沉,意境悲壮。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其一)送李士举

公家世德,建凌烟勋业,中兴长策。

三十年来,皆帝扆殊选,金瓯名迹。

眷倚江南,澄清一道,遴柬惟公得。

西清严秘,龙光高动奎壁。

深殿衣惹天香,皇华原野,接萧萧秋色。

六管均输行奏课,唐室家声皆识。

老我相逢,萍蓬飘转,晚景俱头白。

西山南浦,溯风衰泪横臆。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林檎

禁烟过也,正东风浓拂,来禽奇绝。

翠叶修条千万点,轻染微红香雪。

霁景烘云,暖梢吹绽,浩荡春容阔。

棠阴已静,此花标韵终别。

犹记宝帖开缄,如何青李,与佳名齐列。

秀实甘芳莫待看,叶底匀圆堪折。

且赏琼苞,繁英插鬓,淡伫留风月。

宜将图画,有时凝想重阅。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一)

烘帘昼暖,正飞花堆锦,风迟烟暮。

绿叶成阴春又老,甲子谁能重数。

梅已青圆,雪深犹记,曾捻疏枝否。

须知物外,这些光景常驻。

闻道江水东头,同门相过,不作儿女语。

醉墨凌波歌数阕,心迹都忘逆旅。

胸次扶摇,壶中光景,肯与人同趣。

栖尘功就,浩然俱待飞去。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

瑑冰铸雪,赋神情天壤,无伦香泽。

月女霜娥,直是有如许,清明姿色。

细玉钗梁,温琼环佩,语好新音发。

相逢一笑,桂宫连夜寒彻。

应是第一瑶台,水晶宫殿里,飞升仙列。

小谪尘寰缘契合,同饮银浆凝结。

醉里归来,魂清骨醒,乍向层城别。

晓风吹袂,冷香犹带残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