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金幼孜所作的《赠黄彦子赴竹山教谕》。诗中表达了对友人黄彦子即将前往竹山担任教谕职务的祝贺与期待之情。
首句“与君阔别四年馀”,点明了两人久别重逢的喜悦。接着,“忽领乡书上帝都”一句,描绘了黄彦子突然收到家乡来信,得知自己将前往京城任职的情景。接下来的“金殿春风膺荐后,玉堂夜雨盍簪初”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以“金殿”、“玉堂”象征朝廷的尊贵与庄严,通过“春风”、“夜雨”和“盍簪”(古代官员聚会时的一种礼节)的描写,展现了黄彦子在朝廷受到的礼遇与荣耀。
“惊传綵服还乡县,亲听纶音下玉除”两句,进一步描述了黄彦子即将回到家乡,接受任命为县令,并亲自聆听皇帝的旨意。这里,“綵服”指官服,“纶音”则代表皇帝的诏令,“玉除”则是皇宫的台阶,这些词语的使用,再次强调了黄彦子身份的尊贵与职位的重要性。
最后,“料想重来应有日,先期稳步蹑云衢”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黄彦子未来仕途发展的美好祝愿。这两句暗示了黄彦子将来还有机会重返京城,继续他的仕途生涯,同时“先期稳步蹑云衢”也寓意着黄彦子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稳健前行,达到更高的职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彦子即将前往竹山担任教谕职务这一事件的描绘,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待,也体现了明代社会对于官员晋升路径的重视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