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令鹿门图

张侯襄阳人,深知襄阳乐。

十年宦学怀襄阳,故托豪缣写山郭。

老我不乐思蜀都,人言嵩阳好隐居。

三十六峰常对面,水竹田庐还可图。

欲往不能心懆懆,忽见新图被山恼。

沙禽浦树俱可人,金涧石床为谁好?

向来耆旧皆英雄,驾言从之道焉从。

弄珠月冷识游女,沈剑潭深知卧龙。

八月霜晴水清浅,闻道扁舟足回转。

何时古寺傍檀溪,几处残碑在江岘。

呼鹰台高秋草多,养鱼池中莲芡波。

蜀嵩未必不如此,我今不游奈老何。

张侯张侯早结屋,莫待史詹为君卜。

要看陇上课儿耕,好在鱼梁白沙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虞集所作的《张令鹿门图》,描绘了襄阳的风土人情和诗人对张侯画作的感受。诗中张侯以襄阳为背景创作画作,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诗人自己虽身在别处,对嵩阳的隐居生活和鹿门山的美景心生向往,但因年事已高而无法亲至。他想象着山中的宁静与诗意,如沙禽浦树、金涧石床,以及历史人物的传说,如诸葛亮的卧龙故事。

诗人感叹时间流逝,鹿门图中的景象仿佛能让他回到过去,尤其是在霜降后的清澈江水边,扁舟往返的画面尤为动人。他期待有朝一日能在古寺旁的檀溪畔驻足,探寻江岘的残碑,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

最后,诗人劝诫张侯早早建屋,不要等到老年才如史詹般为归宿担忧,不如在鱼梁白沙曲过上田园生活的理想画面。整首诗通过描绘张侯的画作,表达了诗人对襄阳山水的向往和对恬静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收录诗词(473)

虞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字:伯生
  • 号:道园
  • 生卒年:1272~1348

相关古诗词

赤城馆

雷起龙门山,雨洒赤城观。

萧骚山木高,浩荡尘路断。

鱼龙喜新波,燕雀集虚幔。

开户微风兴,倚杖众云散。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画鹤

薛公少保昔画鹤,毛羽萧条向寥廓。

通泉县壁久微茫,故物都非况城郭。

长鸣阔步貌閒暇,解写高情亦奇作。

田中芝草日应长,石上松花晚犹落。

赤壁江深孤月小,白云野迥秋霄薄。

群帝相从绛节朝,八公许制黄金药。

误婴尘网迹易迷,移召中洲梦如昨。

借悬素壁忆真侣,忽有微风动林壑。

碧虚寥寥积雪高,直过萧台绝栖泊。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家兄孟修父输赋南还

大兄五月来作客,八年不见头总白。

五人兄弟四人在,每忆中郎泪沾臆。

我家蜀西忠孝门,无田无宅惟书存。

兄虽管库实父荫,弟窃微禄承君恩。

文章不如仲氏好,叔氏最少今亦老。

五郎十岁未知学,嗟我何为长远道。

诸儿读书俱不多,又不力耕知奈何!

忧来每得二三友,看花把酒临风哦。

蜀山嵯峨归未得,盘盘先垄临川侧。

碧梧翠竹手所移,应与青松各千尺。

南风吹雪河始冰,兄归乌帽何睘睘。

明年乞身向天子,共读父书歌太平。

形式: 古风

一剪梅.春别

豆蔻梢头春色阑。风满前山,雨满前山。

杜鹃啼血五更残,花不禁寒,人不禁寒。

离合悲欢事几般。离有悲欢,合有悲欢。

别时容易见时难,怕唱阳关,莫唱阳关。

形式: 词牌: 一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