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秋暮登雨花台

此恨君知否。问何年、香消南国,美人黄土。

结绮新妆看未竟,莫报诸军飞渡。

待领略、倾城一顾。

若使金瓯常怕缺,纵繁华、千载成虚负。

琼树曲,倩谁谱。重来庚信哀难诉。

是耶非、乌衣朱雀,旧时门户。

如此江山刚换得,才子几篇词赋。

吊不尽、人间今古。

试上雨花台上望,但寒烟衰草秋无数。

听嘹唳,雁行度。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鉴赏

这首《金缕曲·秋暮登雨花台》由清代诗人顾贞观所作,描绘了秋日登高望远的感慨与历史沧桑之感。

开篇“此恨君知否”,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某种深沉情感的不解与追问。接着“问何年、香消南国,美人黄土”一句,以历史上的美人香消玉殒,比喻美好事物的消逝,引出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结绮新妆看未竟,莫报诸军飞渡”两句,通过对比新妆未完与战事突起,暗示了美好事物被战争破坏的悲剧。接下来“待领略、倾城一顾。若使金瓯常怕缺,纵繁华、千载成虚负”则进一步强调了和平与繁荣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和平稳定的渴望。

“琼树曲,倩谁谱”一句,以琼树之曲无人能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不可复制和传承的遗憾。最后“重来庚信哀难诉,是耶非、乌衣朱雀,旧时门户”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往事的怀念,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无奈。

“如此江山刚换得,才子几篇词赋”则感叹江山易主,才子佳作难寻,体现了对文化传承的忧虑。而“吊不尽、人间今古”则将这种感慨推向更深远的历史长河,表达了对人类历史的深刻反思。

“试上雨花台上望,但寒烟衰草秋无数”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秋景图,与前文的情感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听嘹唳,雁行度”以雁群南飞的景象结束,既是对自然界的描写,也暗含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给人留下深邃的回味。

整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也有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展现了顾贞观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收录诗词(246)

顾贞观(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华文,、华峰,亦作华封。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 字:远平
  • 号:梁汾
  • 籍贯:江苏无锡
  • 生卒年:1637-1714

相关古诗词

金缕曲.丙午生日自寿

马齿加长矣。向天公、投笺试问,生余何意。

不信懒残分芋后,富贵如斯而已。

惶愧煞、男儿堕地。

三十成名身已老,况悠悠、此日还如寄。

惊伏枥,壮心起。直须姑妄言之耳。

会遭逢、致君事了,拂衣归里。

手散黄金歌舞就,购尽异书名士。

累公等、他年谥议。

班范文章虞褚笔,为微臣、奉敕书碑记。

槐影落,酒醒未。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金缕曲.吴庶宁七十索词,书以寿之

旷达如君几。几曾夸、乌衣列戟,向来门第。

咫尺樊笼偏谢却,裹足软红尘里。

应自信、筹之熟矣。

惟有闲身消受得,第二泉、如镜山如绮。

判岁月,此中寄。人生适意为佳耳。

莫空过、持螯时节,听鹂天气。

茶局纵横纱帽侧,一笑纷纷斗蚁。

那更觅、参同真契。

辛苦还丹兼辟谷,总输君、独悟长生理。

看玉树,绕阶起。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金缕曲

四壁秋花卷。问谁为、柴桑写照,俗尘俱遣。

天与高寒风格在,簌簌清霜欲泫。

背素障、光浮鱼茧。

随例玉盘承露冷,傲慈恩、一抹纱笼浅。

和雁字,碧空展。斜规隙月看逾显。

错教人、图成没骨,粉圆脂扁。

餐尽落英聊解佩,舐掌何愁嗾犬。

只妒影、兰膏未免。

接得芙蓉城主牒,许众香、北面吾分典。

更位置,烛奴剪。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金缕曲.仲冬望后二日,寿龚芝翁年伯

霁月风光卷。恰佳辰、阳回黍谷,禁寒都遣。

坐煖芙蓉三十二,那觉一条冰泫。

亲领袖、吴笺蜀茧。

风雅友朋俱性命,算万间、广厦欢犹浅。

孤掌在,快重展。先皇叹息才名显。

墨淋漓、堪收阁拓,堪题禁扁。

凰阙何妨容虎卧,莫问淮南鸡犬。

吐握惯、积劳难免。

览揆正宜膺宅揆,往钦哉、咨汝夔龙典。

看绿綟,称身剪。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