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昔逢惠山人,曾说惠山好。
季子千里来,同饮惠山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享惠山之水的场景,充满了友情与自然之美的和谐。"昔逢惠山人,曾说惠山好",开篇即以回忆的方式,引出对惠山美景的向往与赞美。"季子千里来,同饮惠山水",接着点明友人不远千里而来,共同品味这来自惠山的清泉,体现了深厚的友谊和对美好事物的共同追求。
全诗虽短,却蕴含着浓厚的情感与意境,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以及友情的真挚与珍贵。袁宗道以其细腻的笔触,将这一场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清澈甘甜的泉水,以及那份跨越千里的友情之美。
不详
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竹里自烧铛,清烟淡林月。
一饮洗烦嚣,再饮沁毛发。
泻以青玉碗,泠泠色凝碧。
忆得在山时,一泓抱白石。
可怜白发人,朝朝望游子。
今日忽归来,饮水亦欢喜。
电光现出青紫,蜃气结成蓬瀛。
宰官神仙俱幻,吕公岂胜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