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宝昙应禅师游峨嵋回金陵

峨嵋峰顶绝崚嶒,不离尘凡不易登。

太古雪消丹壑里,普光天在白云层。

神钟日报斋堂饭,圣火宵明佛殿灯。

六载下山非苦行,怕人云是再来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管讷的《送宝昙应禅师游峨嵋回金陵》描绘了峨嵋山的雄峻与神秘。首句“峨嵋峰顶绝崚嶒”,形象地展现了峨眉山峰的险峻挺拔,暗示了登顶的艰难。次句“不离尘凡不易登”则表达了山之高洁,超脱世俗,非寻常人所能轻易到达。

第三句“太古雪消丹壑里”描绘了峨眉山深处的景象,丹壑(红色山谷)可能寓指佛家修炼之地,雪消后更显其神秘色彩。第四句“普光天在白云层”进一步渲染了佛光普照的神圣氛围,仿佛天宇就在那层层白云之上。

第五、六句通过“神钟日报斋堂饭,圣火宵明佛殿灯”描绘了寺庙生活的日常,僧人每日诵经,佛殿灯火通明,体现了禅师修行生活的虔诚和严谨。

最后一句“六载下山非苦行,怕人云是再来僧”,表达了对禅师多年修行成果的肯定,以及对他下山归来的期待,同时也透露出对禅师再次入山修行的决心和敬仰。

整首诗以峨眉山为背景,既赞美了自然景观,又揭示了佛教修行的深意,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的祝福和对佛法的崇敬。

收录诗词(333)

管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庐山福上人

东林卓锡几经春,瀑布源头自在身。

陶陆旧为方外友,宗雷元是社中人。

过溪一笑千年事,浮世重来几劫尘。

江上相逢又相别,野花何处问通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鹤年丁先生宿东岩韵兼呈洪山海禅师

借榻东岩第几层,山中主者佛图澄。

浮荣过眼宁非梦,清苦前身本是僧。

斋罢云扃时听讲,诗成雪屋夜悬灯。

虎溪有约仍三笑,自愧为官老未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和季翔韵简洪山海禅师还山

八载归来说苦空,禅心只与旧时同。

卖将薪去谁家事,种得松成几许工。

雨露无私沾帝泽,山林有道振宗风。

半霄岩下行吟处,秋色还归杖屦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用季翔韵题胡长史所藏东坡墨竹

剩水残山雪后时,袜材貌得岁寒枝。

归来内署曾持烛,忘却南溪有赋诗。

岷谷秋阴云冉冉,湘江春碧雨差差。

展图如在千竿里,六月凉飙洒鬓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