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归来轩”的深情向往与构建,以及在其中所体验到的宁静与自由。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首句“忙处爱山看不当,归来结屋长相向”,表达了诗人忙碌时虽爱山景却难以亲近,于是决定回归自然,建造居所,与山林长伴。接着,“就中编作归来轩,田园正欠陶元亮”一句,点明了“归来轩”的名字由来,暗含着诗人对陶渊明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竹篱茅舍村数家,藜杖芒鞋时一访”描绘了简朴而和谐的乡村生活场景,诗人以朴素的行装探访邻近的村落,与村民共度闲适时光。“红尘不比晋宋间,清风自是羲皇上”则对比了世俗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强调了诗人对古代淳朴生活的向往。
“梦回枕簟书有声,客来午篆微烟障”表现了诗人生活的宁静与雅致,即使在梦醒时分,也能听到书页翻动的声音;客人来访时,午后的篆香轻烟为交谈增添了几分诗意。“绿阴入户如有约,白云出谷遥相望”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自然的和谐,绿树仿佛有意邀请,白云在远处静静守望。
最后,“邈知今日始有归,始信从前心是放”表达了诗人终于实现了内心的归宿,相信自己过去的心灵已经得到了释放。“更容老子二十年,从教白发三千丈”则是对未来岁月的憧憬,即便头发变白,也愿意在这片土地上度过余生,享受自然与心灵的双重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归来轩”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在其中找到的精神寄托与心灵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