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蒲涧读书处

编茅临巨壑,伐木憩幽岩。

摇琴初涉涧,投册静窥潭。

丽泽方求益,知人谐所耽。

灵芬遥可挹,渊物坐能探。

野褐听朝诵,霜猿闻夜谈。

董帏凉结蕙,管榻涧霏岚。

予志在山水,宜从云外参。

形式: 排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隐居于山林之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场景。首联“编茅临巨壑,伐木憩幽岩”展现了一幅简朴而宁静的画面,诗人以茅草搭建住所,靠近深谷,砍伐树木,在幽静的山岩间休息,生活充满了自然的气息。颔联“摇琴初涉涧,投册静窥潭”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互动的场景,他轻弹琴弦,漫步于山涧之间,阅读书籍时目光深邃地凝视着清澈的潭水,仿佛在与自然对话,寻求心灵的慰藉。

颈联“丽泽方求益,知人谐所耽”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他追求知识的丰富,同时也深深陶醉于自然的美景之中。尾联“灵芬遥可挹,渊物坐能探”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探索精神,他能够汲取自然的精华,深入探究万物的奥秘。

接下来的几联“野褐听朝诵,霜猿闻夜谈”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界的生物和谐共存的场景,他倾听山野间的诵读声,聆听霜猿夜晚的交谈,这些声音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增添了生活的诗意和趣味。最后,“董帏凉结蕙,管榻涧霏岚”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凉与幽静,以及周围自然景观的美丽,如蕙草在凉风中轻轻摇曳,管榻旁弥漫着山涧的雾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隐居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状态,以及对知识、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体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76)

黄哲(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末,何真据岭南,开府辟士,哲与孙蕡、王佐、赵介、李德并受礼遇,称五先生。朱元璋建吴国,招徕名儒,拜翰林待制。明洪武初出知东阿县,剖决如流,案牍无滞。后判东平,以诖误得罪,得释归。后仍追治,被杀。尝构轩名听雪蓬,学者称雪蓬先生。工诗,有《雪蓬集》

  • 字:庸之
  • 籍贯:元末明初广东番禺
  • 生卒年:?—1375

相关古诗词

秋日怀友

云馆秋气凉,前楹新雨歇。

凉飙振清籁,炎景韬馀烈。

时菊有芳华,露棠飘绛叶。

慨此摇落情,于焉谬司业。

端忧鬒发变,和俗性灵竭。

贞履期可坚,玄言讵当接。

渺渺睇川梁,日暮方舟涉。

形式: 古风

分韵得也字赠林生瑛充贡

冰霜戒元律,游子发中野。

筵几惜离群,罍尊企倾写。

庭柯覆喧鸟,场藿维征马。

锡贡拟璆琳,光辉孰云舍。

又渊穆奥典,璧水观儒雅。

攀鳞尔所之,附骥吾衰也。

滔滔岁华晚,积雪晨飞洒。

行矣慎毋淹,长怀问津者。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饯区伯宽领归善邑教

横塘候秋色,芳蕖飒已变。

渺渺波上舟,忽如翔风燕。

琴觞激幽思,笾豆徒有践。

所念同襟者,飘摇各乡县。

章逢协冲素,况复斯文彦。

此邦多奇胜,名山蔚葱茜。

暄壑栖云霞,寒松阅霜霰。

尔行问津处,沮溺因可见。

形式: 古风

赠刘仁仲昆季还浙东

沈忧自多绪,复此送归人。

昨夜淮南雨,不知芳树春。

朅来持别酒,相与慰兹晨。

日暮行舻渺,东南弥越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