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孙一元的《夜坐》描绘了夜晚寂静而深沉的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虑。首句“中庭露下湿征裾”,通过庭中露水打湿衣襟,暗示诗人深夜未眠,寓含离别或远行之意。次句“独起苍茫伫望馀”,进一步刻画出诗人独自站立,凝视远方的孤独身影,流露出迷茫和期待。
“河汉夜深人语静”写出了深夜的宁静,银河横挂,人声寂寥,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下来,“海门潮上月华初”则借海潮与初升的月光,象征着时光流逝和诗人对未来的期盼。
“盛时去国愁难破”表达了诗人对盛世不再、远离家乡的哀愁,这种愁绪难以排解。“看剑烧灯气未疏”通过看剑和守夜的细节,展示出诗人壮志未酬、忧心国事的情绪。最后一句“三载相看隔南越,故山戎马久无书”,诗人感叹与故乡相隔遥远,战乱不断,连家书也久无音讯,流露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安危的牵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夜深人静时的思绪,展现了他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壮志豪情,又有离愁别绪,具有鲜明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