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四十应当成德时,中心何更有他岐。
其终也已宜深察,剔拔毋令利暂縻。
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吴与弼所作,名为《改过》。诗中探讨了个人在四十岁这一重要人生阶段,应当专注于道德修养,不应有其他杂念或歧途。强调了深入反思自我,去除那些短暂的利益诱惑,以达到内心深处的自我完善和道德提升。通过“其终也已宜深察,剔拔毋令利暂縻”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人们在追求最终目标时,应保持清醒,避免被眼前的小利益所束缚,鼓励人们追求长远的道德和精神成长。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刻哲理,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和谐的积极影响。
不详
养病私欣得自由,日长卧看鲁春秋。
悠然咏到忘言处,一枕清凉午梦幽。
此心一失栽培力,几向穷途不自持。
静里反躬深省处,风霜却是进脩资。
遇着艰难须用心,毋令放下便沦沉。
此关若得千里透,信有人间百鍊金。
优游新趣佳山水,仰止前谟近圣贤。
六籍日须鞭策进,寸心幸莫利名牵。
杏坛铎晓光风满,蕙帐琴寒霁月悬。
从古男儿当自奋,剩将事业答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