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自小喜画马一日于其从祖载孺案头画一鞍马载孺以为奇而咏之示余因和

曾道名驹汗血回,千金身价重登台。

而翁此日方悲失,稚子无心貌得来。

目下骊黄应莫辨,毫端变化若为开。

一时鞭弭俱随手,腾踏教看远驭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年画家对马的热爱与天赋,以及长辈对其作品的赞赏。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艺术创作的瞬间灵感与情感交流的温馨场景。

首联“曾道名驹汗血回,千金身价重登台”,以“名驹”比喻少年画家的才华,将其比作价值连城的汗血宝马,登上艺术的巅峰。这里不仅赞美了少年的天赋,也暗示了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颔联“而翁此日方悲失,稚子无心貌得来”,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长辈与少年在面对艺术作品时的不同心境。长辈可能因为失去某件珍贵之物而感到悲伤,而少年却在无意间展现出非凡的艺术才能,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少年的天赋与潜力。

颈联“目下骊黄应莫辨,毫端变化若为开”,进一步描绘了少年画家在创作时的专注与技艺的高超。骊黄在这里指色彩,诗人通过“骊黄应莫辨”表达出少年对色彩运用的精准把握;“毫端变化若为开”则形容了他在笔触上的灵活多变,如同打开了艺术世界的大门。

尾联“一时鞭弭俱随手,腾踏教看远驭才”,总结了少年画家在艺术创作中的自由与自信。这里的“鞭弭”比喻驾驭技艺的工具,少年能够随心所欲地运用这些工具,展现出他卓越的技艺和广阔的创作空间。最后,“腾踏教看远驭才”则表达了对少年未来艺术成就的期待,预示着他将是一位在艺术领域有着深远影响的天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少年画家及其作品的描绘,展现了艺术创作的魅力与传承,同时也体现了长辈对年轻一代艺术才华的认可与鼓励。

收录诗词(18)

黎淳先(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小除立春

隔江梅柳换芳辰,两度愁肠老此身。

历日明朝犹是乙,菜盘此夕已传辛。

开樽但见椒花好,喧枥谁来炬影□。

叹息春风鸠杖客,孙雏亦是綵衣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潘□□子迁八十有一征诗为寿题于箑□寄之

修竹千竿自闭门,著书兼得避尘喧。

猎逢渭水周称尚,殿有灵光鲁独存。

四世丝纶瞻骑省,六朝杖履长兰荪。

即看双鹤翩翩起,人道罗江别有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秋夜简笥中往来诗札不无存亡之感焉

老去亲知见面稀,百年投赠意多违。

赫号漫漶多经蠹,银烛熹微字欲飞。

最忆园林仍白社,尝言子弟有乌衣。

几回读罢秋风过,两鬓萧疏带泪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冯外孙支孚自龙湾来省

别来三月非吴下,访我茅茨自去年。

台上风云看骏足,樽前言论藉蝉联。

心悬桑梓移轻棹,读罢蒿莪悲远天。

不是馨儿王仲祖,庾公那得有名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