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母袁孺人节孝诗

闾里近传旌节诏,故人新示柏舟篇。

少陵有妹犹同地,伯道无儿总付天。

一死苟延权子职,九原稍慰仗妻贤。

风酸月苦尝都遍,回首欢娱只二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刘绎为张母袁孺人所作的节孝诗,通过描述张母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抚养子女,坚守节操,表现出极高的道德品质和坚强意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旌节”、“柏舟”等,寓意张母的高尚品德如同旌节般庄严,如同柏树般坚韧不拔。

首联“闾里近传旌节诏,故人新示柏舟篇”,以“旌节”和“柏舟”作为比喻,赞美张母如同旌节一般,代表着高尚的道德和威严;又如同柏舟,历经风雨而不倒,象征着她坚韧不拔的精神。

颔联“少陵有妹犹同地,伯道无儿总付天”,引用杜甫(少陵)与伯道(古代典故,指无子之人)的故事,表达了张母虽然没有儿子,但如同杜甫之妹一样,与子女同在,体现了她对子女的深厚情感和无私奉献。

颈联“一死苟延权子职,九原稍慰仗妻贤”,写张母在丈夫去世后,为了履行母亲的责任,即使面对死亡的威胁,也愿意坚持下去,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同时,她也期待在九泉之下,能够稍微得到妻子贤德的慰藉。

尾联“风酸月苦尝都遍,回首欢娱只二年”,总结了张母一生的辛酸与苦难,以及与子女共度的短暂欢乐时光。这句话既是对张母一生经历的概括,也是对她坚韧不拔、乐观面对困难精神的赞扬。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张母生平事迹的描绘,展现了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韧的人生态度,表达了对她的深切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1135)

刘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欧阳敏斋驾部

言归游鹭渚,徘徊不能去。

其上神圣凭,其下群彦附。

山川郁灵奇,云构开轩翥。

而我栖其中,踌躇独四顾。

谁欤新此堂,经营极思虑。

佥云乡有善,久为一国慕。

华胄溯泷冈,家声起郎署。

德星聚一门,四邻咸芘护。

愿大力能偿,此举征才具。

余闻叹且钦,吾党徒虚据。

平生思万间,广厦在何处。

如公意气豪,安俟旁力助。

不朽身与存,百年人其树。

九州寒士多,惜公不当路。

犹幸耆英堂,洛中有文潞。

愿与鲁诸生,同咏于飞鹭。

形式: 古风

冬十二月朔,余弟熙庵邀同羽可舍人、张楚瞻运副、徐荆山孝廉游龙蟠洲。夜宿山房,舍人赋诗纪事,次韵和之

严冬晓气涵空蒙,蒹葭萧瑟宛在中。

一水盈盈少人渡,隔岸但闻烟外钟。

吾弟好事足幽兴,座有嘉客酒不空。

舣舟冲寒作高会,俊游胜侣殊雍容。

故乡好山江城画,层楼修竹环重重。

登览未穷日且暮,野航张宴华灯红。

围炉清话忘夜冷,不辞浊醪更百钟。

风光本地恣胜赏,百年兴废思前功。

此洲中流作砥柱,渟峙渊岳气象雄。

上有神灵默呵护,群英先后扬清风。

仰高怀古发遐想,岁寒犹见林木浓。

郭熙对竹还画竹,直欲肖竹如蟠龙。

虚亭风急戛青玉,夜阑枕上鸣淙淙。

吾辈聚散何常所,桑梓兹会真奇逢。

山门红日忽明发,相与呵冻传灵踪。

形式: 古风

次郭羽可舍人《同憩龙蟠洲小风月亭遣兴》原韵。邑有龙蟠洲,犹郡之白鹭洲也,亭盖袭其楼名云(其一)

岁晚得良会,暂为倾盖欢。

亭收篁韵远,径入菜畦寒。

树古荫犹密,地偏心自宽。

众喧归静寂,凭槛共观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次郭羽可舍人《同憩龙蟠洲小风月亭遣兴》原韵。邑有龙蟠洲,犹郡之白鹭洲也,亭盖袭其楼名云(其二)

高楼临鹭渚,风月浩无边。

洲小仍题榜,亭新为纪年。

二分环水竹,四望莽云烟。

欲问双流合,前津去渺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