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切情感和细腻观察。"林高曾似故园情"一句,通过比较高大的树木与久违的家园之情,传递出一种怀旧的情绪。紧接着,"苍壁如闻庐岳声"则是诗人借用古代神话中的庐岳大帝,以此来形容山势巍峨、气势磅礴,给人以深远的想象空间。
秋天的浦口,水色微暗而带有寒意,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和自然景物的冷艳。"春花映掩湿啼莺"则是对春日里花开得正盛的情景描写,其中"湿啼莺"形象生动,展现了花间微风中小鸟鸣叫之声,使人仿佛能听见那悦耳的自然乐章。
"丹霞会向岩头识"一句,通过对丹霞奇特景观的描写,表现诗人对于大自然奇迹的认识和欣赏。"碧涧还因树顶明"则是对清澈溪流和林间透光景象的细腻刻画,让读者感受到山谷之间那份宁静与明净。
最后两句,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何事嵩阳未归去",似乎在询问自己为何还未离开这美丽的嵩阳之地。紧接着的"庄知薛荔可选名"一句,则是对一种植物(可能指薛或莲)的赞赏和鉴别,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小事物的关注和欣赏。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情感寄托,以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