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陈宝琛在清末近现代初时期所作,名为《瀛台侍直七月至九月得十六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手法,表达了对国家复兴的深切期盼。
首句“书屋纯皇旧补桐”,以“书屋”象征知识与文化,暗含着对传统学问的尊重与传承。“纯皇”可能是指至高无上的君王,这里借指理想中的明君。“旧补桐”则可能寓指修补、完善之意,暗示着对过去辉煌的回顾与对未来的期许。
次句“龙潜已裕十全功”,“龙潜”常用来比喻隐居或蛰伏,此处可能象征着国家或君主在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大展宏图。“裕十全功”则意味着在充分准备后,将实现全面的成功,展现出对未来国家强盛的坚定信念。
后两句“神州渴望中兴主,早晚垂灵牖圣聪”,直接表达了对国家复兴的强烈渴望,以及对能够引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明君的期待。“垂灵牖”可能指的是开启智慧之门,暗示着希望明君能洞察天下,做出英明决策。“圣聪”则形容君主具有超凡的智慧和判断力,能够引领国家走向正确的道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和隐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复兴的热切期盼,以及对明君的深深寄托,展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