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竹溪》,是宋代僧人释普济的作品。诗人以漱石穿崖的景象开篇,描绘了泉水从峭壁上潺潺流下,悠然自得地落入溪流中的画面。"落落"一词既形容了水流的清脆声,也暗示了竹林间的宁静。接下来,诗人通过"随流截流自瞒",表达了竹子顺应自然,不求人知的隐逸之志。
"穷到不知源处"进一步深化了对竹子生长环境的描绘,暗示竹子生于幽深之处,其根系深入土壤,不易被人察觉。最后,"风枝雨叶萧然"则以自然界的风雨为背景,渲染出竹子在风雨中坚韧不屈,独自摇曳的孤寂与超然。
整首诗以竹溪为载体,寓言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坚韧品格的赞美,展现了禅意与自然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