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代初年的学者康有为所作,以书法艺术为主题,通过山谷(黄庭坚)的行书和篆书风格,以及对王羲之《兰亭序》中神韵的理解,表达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和个人心境。
"山谷行书与篆通",首先赞扬了山谷黄庭坚的书法技艺,他既能深入篆书的精髓,又能将这种古朴的风格融入行书之中,显示出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融汇古今的能力。
"兰亭神理荡飞红",这里借用了王羲之《兰亭序》的典故,"神理"指的是书法中的意境和神韵,"荡飞红"则形容这种神韵如飞动的红色,既描绘出书法的灵动之美,又暗示了书法中蕴含的生命力。
"曾台缓步翛翛远",诗人想象自己在曾台(古代名胜之地)漫步,步履轻盈,心境悠然,仿佛远离尘世的喧嚣,体现出他对书法艺术追求的超脱与宁静。
"高谢风尘属此翁",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书法艺术的高尚追求,以及他自认为已经超越世俗,成为了一个超凡入圣的书法大家。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书法为媒介,寓言个人修养,体现了康有为作为学者对传统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