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在卧病期间,听到老友蔡艮若之子即将成婚的消息后所作。诗中充满了对逝去友情的怀念与感慨。
首句“十载亡吾友”,点明了与友人的深厚友谊已经持续了十年之久,却不幸在某一天永远失去了这位挚友。这种失去的痛苦,随着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消减,反而在得知好友之子即将成婚的消息时,引发了更深的情感波动。
“中宵有泪痕”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夜深人静之时,因回忆起与友人的往昔时光而流下的泪水,表现了他对逝去友情的深切怀念。
接着,“何曾离梦里,容易闭泉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思念之情,即使在梦中也无法摆脱对友人的思念,仿佛友人的离去并没有真正结束,他仍然在梦中陪伴着自己。同时,也暗示了对友人去世的哀痛,以及对友人安息的无奈和不舍。
“鹤发亲犹健,鹓雏翼渐鶱。”这一联通过对比,展现了老友之子的成长与成熟,他的父亲虽然年事已高但仍健康,而儿子的羽翼正在逐渐丰满,即将展翅高飞。这既是对友人之子成长的喜悦,也是对老友生命即将终结的哀伤。
最后,“一抔仍未卜,惭负不堪言。”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未知的担忧和内心的愧疚。一抔土象征着生命的终结,而“未卜”则暗示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担忧。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己未能为逝去的友人做更多事情的愧疚,这种情感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只能深深地埋藏在心中。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逝去友情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