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吟

谢安久不作,东山尚谁论。

当年拥鼻吟,几为妻子昏。

抚筝挽其须,慷慨徒尔言。

诸儿淝水功,折屐心已烦。

后来名字传,江左犹知尊。

李白王介甫,二诗至今存。

吾行樟丘野,迤逦怀德村。

有客理花草,开径于樊园。

云是爱閒者,衣冠安石孙。

一见邀我留,取酒置盘飧。

世有斯人欤,岂受车马喧。

悠哉扁榜佳,碑板见渊源。

因之重叹息,老语不敢吞。

相与保初志,春秋燕鸡豚。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东山吟》由宋代诗人韩淲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谢安的追忆,以及对后世文人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文人风骨的崇敬之情。

首句“谢安久不作,东山尚谁论”,以谢安的隐退为引子,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怀念。接着,“当年拥鼻吟,几为妻子昏”描绘了谢安在东山隐居时的生活状态,既有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也有对家庭责任的承担,体现了文人既追求精神自由又需兼顾现实生活的复杂情感。

“抚筝挽其须,慷慨徒尔言”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谢安在隐居生活中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即使面对生活琐事也不失高洁的情操。接下来,“诸儿淝水功,折屐心已烦”转而提及谢安的子女们在淝水之战中的功绩,侧面反映了谢安作为父亲的骄傲与欣慰,同时也流露出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

“后来名字传,江左犹知尊”强调了谢安及其家族在历史上的影响力,即便在后世仍被人们尊敬与传颂。最后,“李白王介甫,二诗至今存”将谢安与李白、王安石等伟大诗人并提,进一步突出了谢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吾行樟丘野,迤逦怀德村”表达了诗人自己在自然中寻找灵感,怀念先贤的情感。接下来,“有客理花草,开径于樊园”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云是爱閒者,衣冠安石孙”点明了客人与谢安家族的关系,进一步深化了对谢安及其家族影响的讨论。最后,“世有斯人欤,岂受车马喧”表达了诗人对当今社会浮躁风气的感慨,希望世间能有如谢安般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人存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不仅赞美了谢安及其家族的卓越成就,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对文人风骨的敬仰。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效齐梁体

徘徊碧山崦,想像碧山人。

落日寒未昏,飞鸿过之频。

自视悖俗姿,忍与众小邻。

一朝入圣门,毕世遗清尘。

只今崖边松,可以经千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读鲍谢诗(其一)

山水能娱人,清气溢方州。

曳杖僧坊侧,积潦看横流。

风光草际变,云物天中浮。

士岂悉慕蔺,吾其不梦周。

缅邈五柳陶,归来事西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读鲍谢诗(其二)

昼日夏方永,逝波川上惊。

摇毫抒情思,莫知蛙黾鸣。

老身偃仰间,遐心尚何征。

顾步得所逢,挥手疑过清。

黄流潏断港,青柳散前荣。

夫我自荜门,伊人满芜城。

景急语勿缓,混茫风雅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读渊明饮酒诗

山水幽绝处,吾亦难为情。

此道世莫讲,肯计身后名。

徇名与逃名,俱若可怜生。

百年能几何,大半宠辱惊。

醒醉一昭彻,本来孰亏成。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