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巩睡翁

家本汶阳县,累世事耕蚕。

室庐既焚荡,飘零住江潭。

幼及识故老,颇闻乡里谈。

最盛阳和时,梨杏春酣酣。

岱宗富栝柏,孔林存欃檀。

乡闾鼎其中,实号玉檐檐。

去年拜睡翁,知是山堂孙。

渊流京洛旧,尺度欧梅间。

昨梦返故里,有翁作司南。

俚语驰寄之,何以镌冥顽。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家本在汶阳县,世代务农养蚕为生。
家园已被战火焚烧一空,我漂泊江边无处安身。
年幼时已能认识乡里的老人,常听他们讲述家乡的故事。
每当春暖花开之时,梨花杏花盛开如酒醉般烂漫。
泰山盛产栝柏,孔子的陵墓仍有珍贵的檀木。
乡村之中,我们的社区就像珍宝中的玉檐,备受尊崇。
去年拜见了长者,得知他是山堂的后裔。
他的见识渊博,曾游历过京洛之地,又精通欧梅学问。
昨晚的梦境中,我回到了故乡,见到一位老者如同指南针般指引。
我想用俚语写信给他,但如何才能触动他那顽固的心灵呢?

注释

家:家庭。
本:本来。
汶阳县:古代地名。
累世:世代。
事:从事。
耕蚕:耕田养蚕。
室庐:房屋。
既:已经。
焚荡:焚烧破坏。
飘零:漂泊。
江潭:江边。
识:认识。
故老:老前辈。
阳和:温暖的阳光。
梨杏:梨树和杏树。
酣酣:繁盛的样子。
岱宗:泰山。
富:丰富。
栝柏:植物名。
孔林:孔子的陵墓。
存:保存。
欃檀:优质木材。
乡闾:乡村。
鼎:比喻中心。
玉檐檐:形容贵重。
拜睡翁:拜见老者。
山堂孙:山堂的后代。
渊流:渊博的知识。
尺度:衡量标准。
欧梅:泛指学问。
故里:故乡。
司南:古代指示方向的工具。
俚语:民间语言。
镌冥顽:触动顽固的人。

鉴赏

这首宋诗《呈巩睡翁》是周文璞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汶阳县的深深怀念以及对长辈巩睡翁的敬仰之情。首句“家本汶阳县,累世事耕蚕”揭示了诗人家族的根源和传统农耕生活。接下来描述了家园被毁后的漂泊境况,以及通过与老人交谈了解家乡变迁。

诗人特别提及了家乡在春天梨杏花开的繁荣景象,以及泰山(岱宗)和孔子陵(孔林)的名胜古迹,这些都象征着故乡的文化底蕴。“乡闾鼎其中,实号玉檐檐”进一步强调了故乡的尊贵地位。诗人向巩睡翁致敬,称其为京洛文化的传承者,与欧梅等大家相提并论。

最后,诗人通过梦境表达了对回归故里的渴望,希望以俚语传达情感,唤醒自己内心的坚定和对故乡的执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收录诗词(261)

周文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辛未九月晦日

遗体即母身,哀哀勿重陈。

一贻泉壤忧,两见霜露晨。

繁霜与重露,涂抹随荆榛。

身即未殒灭,强与松柏春。

遂于摇落中,见此天地仁。

玄鸟已辞社,蓐收方降莘。

拭泪声秋旻,何由酬艰辛。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陈将军哀词

捍环城兮保赤子,归王所兮执弓矢。

虽有妻子兮不如兄弟,嗟全家兮南向而死。

护行殿兮卧旗鼓,统伍符兮莫余侮。

故宫芜兮胡作主,哀将军兮鬓垂素。

气力绝兮委尘土,后来孤童兮不胜测楚。

天阴阴兮春寂寂,曰余兄兮有庙食。

偕友于兮往作配,驾铁驷兮载云旆。

山中人兮望余归,江鼯翔兮花乱飞。

形式: 古风

和涧泉赋山楹

共惟古至人,用意事物表。

一丘谩摧残,八极自围绕。

不劳日月运,坐见岁时了。

鲁梦久不作,楚赋那遽晓。

既烦匠氏来,谁谓此山小。

云衣方纷敷,雪干复夭矫。

沐浴抱归藏,乐甚忧悄悄。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夜归

还山迫暮夜,枕石吟下眠。

梦作童子日,采花弄寒泉。

回身在人世,欲去尘网缠。

永谢欢乐情,把袂入紫烟。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