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游丝

小栏花韵晴初,悠扬上下随风转。

略无头绪,浑无气力,漾成凄眷。

网断怜蛛,衣残补蝶,缕斜迎燕。

只玉人心上,丝丝牢系,等闲是、愁难剪。

休说游踪己倦。尚缠绵,宝钗低颤。

撩将画鬓,拈凭纤指,误他双眼。

香篆才萦,梁尘轻度,帘阴微见。

算青春此际,千般荡冶,在斜阳院。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鉴赏

这首《水龙吟·游丝》描绘了游丝在春风中飘荡的景象,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自然描写。

“小栏花韵晴初”,开篇以“小栏”点明地点,暗示了春日清晨的宁静与美好,而“花韵”则赋予了自然景物以音乐般的美感,营造出一种和谐而优雅的氛围。“晴初”二字则点明了天气的晴朗,为整个画面铺垫了明亮的底色。

“悠扬上下随风转”,游丝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其姿态轻盈而自由,仿佛在空中舞蹈,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与灵动。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游丝赋予了情感与生命,使其成为诗歌中的主角。

“略无头绪,浑无气力,漾成凄眷”,游丝在空中飘荡,没有固定的轨迹和力量,显得有些孤独与凄美。这里的“略无头绪”和“浑无气力”形象地描绘了游丝的无力感,而“漾成凄眷”则表达了游丝在空中漂浮时所带有的淡淡的哀愁与眷恋。

“网断怜蛛,衣残补蝶,缕斜迎燕”,通过类比的手法,将游丝与蜘蛛、蝴蝶、燕子等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联系起来,展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和谐共处。游丝如同被断网的蜘蛛、残衣上的蝴蝶、斜飞的燕子,各自在自然界中扮演着独特而又相互关联的角色。

“只玉人心上,丝丝牢系,等闲是、愁难剪”,这一句将游丝的情感寄托于人的内心世界,暗示了游丝不仅仅是自然现象,更蕴含了人类的情感与思绪。它如同玉人心上的细丝,既难以割舍,又难以言表,蕴含着复杂的情感与难以言喻的忧愁。

“休说游踪己倦,尚缠绵,宝钗低颤”,游丝虽然在空中飘荡,但并未感到疲倦,反而与宝钗(可能象征着女子的饰品)产生了微妙的互动,宝钗随着游丝的波动轻轻颤动,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

“撩将画鬓,拈凭纤指,误他双眼”,游丝仿佛在撩拨女子的发鬓,或被她轻轻捏在指尖,不经意间让她的双眼为之迷离,进一步深化了游丝与人的关系,使之更加贴近生活,充满人情味。

“香篆才萦,梁尘轻度,帘阴微见”,香篆的烟雾缭绕,梁上的灰尘轻轻飘动,帘后的光影若隐若现,这些细节描绘了室内环境的静谧与雅致,与室外游丝的动态形成了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算青春此际,千般荡冶,在斜阳院”,最后,诗人将游丝的飘荡与青春的美好相联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斜阳映照下的庭院中,游丝与青春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游丝在春日中的美丽与哀愁,以及它与自然、与人的深刻联系,充满了情感的深度与艺术的魅力。

收录诗词(67)

周祖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绿意.新绿

东风旧识。又枝枝叶叶,渲染芳陌。

花路条条,都绣残春,随意草痕疏密。

屏山烟雨浑如梦,剩几片、落红狼藉。

怪唤人、阑畔笼鹦,撩乱午阴难觅。

多事三眠细柳,为谁一寸寸,眉黛凝碧。

依约鬟云,便卷重帘,也误绿笺消息。

寻常衣袂夸年少,略记忆、者般颜色。

问别来、南浦波流,魂是几时消得。

形式: 词牌: 疏影

宴清都.春日偕诸君重游君山饮九江楼有作

十二螺鬟小。东风外、春云还自笼晓。

湖山胜处,楼台画里,四围波绕。

蓬瀛本在人间,认仙路,依稀再到。

怅年时、想望夫君,镜中眉黛新扫。

堪叹古往今来,洞庭遗迹,无限凭眺。

筠斑刻露,茶香过雨,又闻啼鸟。

持杯但说前欢,莫更问、闲愁潦倒。

倚危阑,孤鹤遥归,夕阳下了。

形式: 词牌: 宴清都

一萼红.湘夫人祠

认君山。画屏风小障,祠宇碧阴寒。

蕙冷绡帷,椒荒宝殿,香影浓护仙班。

更容与湖波无际,但传闻、环佩下珊珊。

一片灵旗,遥空月下,鸾鹤宵还。

休把九歌低唱,奈荃桡曾系,仍隔虚坛。

瑟怨声希,峰横黛浅。春色疑有无间。

便回望、苍梧云黯,恨当年、龙去未能攀。

留得阑干泪痕,竹上斑斑。

形式: 词牌: 一萼红

西湖月.中秋岳阳楼望月

纤阿步上遥空,照一色湖天,素轮端正。

露横宵霁,云沉夜气,碧波千顷。

乘槎休恨远,定别有、琼宫仙路径。

便欲问、今夕何年,咫尺桂华秋影。

依稀木叶微飘,又白雁声来,倚楼孤听。

羽衣歌倦,玉绳斜转,四更风定。

阑干人正倚,莫此际、云鬟憔悴损。

且珍惜、后日流光,片帆归近。

形式: 词牌: 西湖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