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段成己所作,名为《和杨彦衡见寄之作(其三)》。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与外界纷扰时的内心感受。
首句“一裘谁为制玄黄”,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衣物的渴望与无奈。这里的“玄黄”指的是衣裳的颜色,暗喻生活的必需品。诗人似乎在询问,谁能为自己制作这样一件衣裳?这既是物质层面的需求,也隐含着对生活困顿的感叹。
接着,“无可奈何秋夜长”一句,将情感进一步深化。秋天的夜晚漫长而寂寥,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助。秋夜的延长仿佛象征着时间的无尽流逝,以及面对困难时的无力感。
“我自忍穷方未暇”,诗人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虽已忍受贫穷,但仍有诸多事务未能顾及。这句话既展现了诗人的坚韧与自我牺牲精神,也流露出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与挣扎。
最后,“不知蛮触战争忙”一句,以比喻的手法,将外界的纷扰与冲突比作“蛮触战争”。蛮触是古代传说中的两个小国,常用来形容微不足道的小事或争端。这里,诗人借以表达对世事变迁、纷繁复杂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处境与外界喧嚣的疏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心境,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