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昆山孙少府

徇禄近沧海,乘流看碧霄。

谁知仙吏去,宛与世尘遥。

远帆背归鸟,孤舟抵上潮。

悬知讼庭静,窗竹日萧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为了官职接近大海,顺流而上看青天。
谁能想到,仙吏离去后,仿佛与世俗尘世相隔遥远。
远方的船帆背对着归鸟,孤独的小舟抵达了涨潮处。
可以想象,法庭此刻应已平静,只有窗外竹林在风中发出萧瑟声。

注释

徇禄:追求官职。
沧海:大海。
乘流:顺水而行。
碧霄:青天。
仙吏:指超脱尘世的官员。
世尘:世俗尘世。
远帆:远处的船帆。
归鸟:归巢的鸟儿。
孤舟:孤独的小船。
悬知:料想。
讼庭:法庭。
窗竹:窗外的竹林。
萧萧:形容风吹竹叶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仙境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远离尘嚣、达到心灵自由状态的向往。

“徇禄近沧海,乘流看碧霄”两句以宏大的画面开篇,诗人的视角从沧海(古代指渤海或黄河入海处)到天空中的碧霄云,展示了一种通向仙界的壮阔景象。这里,“徇禄”通常解为寻求官禄,但在此情境下,更像是追求超凡脱俗的意境。

“谁知仙吏去,宛与世尘遥”表达了诗人对于仙界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的淡然。仙吏指的是天上的神仙官员,“谁知”表现出一种疑问和探寻,同时也包含了一种自我安慰,认为自己与那遥远的仙界之间并无差异。

“远帆背归鸟,孤舟抵上潮”继续描绘诗人追求自由的心境。远帆指的是远去的船只,“背归鸟”则是夕阳下的归鸟,这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中生命的循环。而“孤舟抵上潮”则表达了诗人独自在波涛中前行,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最后,“悬知讼庭静,窗竹日萧萧”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嚣后的宁静状态。讼庭即法庭,这里指的是世间的纷争和喧哗,而“悬知”则是挂念或关心的意思,但这里更多地体现了诗人对尘世已经不再过分关注的心态。而窗外的竹子在风中摇曳,发出萧萧之声,更增添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与超脱尘世的强烈追求。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送武进韦明府

理邑想无事,鸣琴不下堂。

井田通楚越,津市半渔商。

卢橘垂残雨,红莲拆早霜。

送君催白首,临水独思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河南陆少府

云间陆生美且奇,银章朱绶映金羁。

自料抱材将致远,宁嗟趋府暂牵卑。

东城社日催巢燕,上苑秋声散御梨。

朝夕诏书还柏署,行看飞隼集高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郑巨及第后归觐

多才白华子,初擅桂枝名。

嘉庆送归客,新秋带雨行。

离人背水去,喜鹊近家迎。

别赠难为此,衰年畏后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柳道士

去世能成道,游仙不定家。

归期千岁鹤,行迈五云车。

海上春应尽,壶中日未斜。

不知相忆处,琪树几枝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